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泰山封禅”源于《史记·孝武本纪》,司马迁称之为“封禅泰山”。然而这并非司马迁的本意,或为司马迁笔下生误,或为后人抄传的过程中发生笔误。“封禅泰山”在古籍中亦属罕见,只是近代人不辩真伪,将“封禅泰山”改变为“泰山封禅”较为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泰山封禅”一是不能准确、完整概括“封禅”的内容,再则会轻而易举地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封、禅是同时在泰山举行。我们应尊重历史,还“封禅”以真实。  相似文献   

3.
东岳泰山     
五岳之首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雄伟高大,山势陡峻,山峦叠起,气势非凡……具有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众多人文景观的烘托,是我国第一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4.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约二十四亿五千万年,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泰山绵亘于山东省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青三县之间,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县城北,海拔1545米,其高峰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的第三位。泰山之美在于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泰山地处鲁北,古时鲁国人对之举首可望,所以《诗·鲁颂》里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这是诗歌中最早对泰山的描写。史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赞美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八个写形字中,前六个字写泰山的雄伟壮丽,后两个字写他对泰山的神秘感。这,可算是对泰山的绝妙描述了。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泰山封禅,泰山成为他“朕”一人的天的认同、天下之君的国家认同、作为“传之无穷”的永恒的时间认同等诉求的符号表征。通过汉代人尤其是《史记》对泰山封禅的集体记忆的形塑,泰山成为一个受命于天易姓而王、天下认同、永恒不死和权力合法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唐宋金元时期,泰山面貌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即由“神圣祭坛”逐渐转换为“文化空间”.具体体现在封禅大典神圣性减弱,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学术研究发轫启始及儒学新思想在泰山崛起.故这一时期,堪称为泰山“文化山”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8.
封禅多在泰山举行,有其自然的和历史文化的因素.汉武帝泰山封禅尤以其磅礴的气势、独具的风格引人注目.汉武帝泰山封禅,展示了西汉雄豪奔放、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雄放的西汉精神与雄伟、奇特的泰山风光相融合,才有了阔大的封禅典礼.在发展山水旅游特别是泰山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泰山封禅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只看表面现象,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通常人们认为这"泰山"是山东境内五岳之首的泰山,但实际上"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并不是山名,而是一个人名。据古籍记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了一批慕名投奔他的徒弟。鲁班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毫无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泰山封禅及民俗文化中反映出的礼乐形式,探讨了泰山作为古老华夏文明发祥地的礼仪传统。  相似文献   

11.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乞丐、村姑、牧童等的生活,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文化,比如把碧霞元君和富士木花开耶姬、弁才天女联系起来.除了赞美泰山奇丽的景观,还表达了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与我国清代泰山诗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泰山美与旅游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为一体 ,不仅可以使游人得到赏心悦目的愉悦感 ,而且可以使人启智广识、提高素养。在日趋兴盛的旅游业中 ,泰山始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泰山旅游资源是丰富而雄厚的 ,开发和利用的潜力是很大的。让魅力泰山成为国人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同时测定女儿茶中4种儿茶素(DC,EC,GC和EGC)及咖啡因(CAF),对女儿茶质量评判奠定基础,笔者采用伊利特C18(250mm×4.6mm)色谱柱,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8nm,在所选用条件下,各组分理想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泰山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最为熟悉的地方德育资源,有助于创设德育情景,转变和完善驻泰高校的德育方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当前形势下,该内容的研究和实践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存在诸多问题。有效实践途径需要建设特色课程体系,走进课堂发挥主渠道作用;需要拓展实践环节,探索泰山文化与驻泰高校校园文化多层次的融合;需要搭建网络实践平台,丰富泰山文化的传播载体;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环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丰富的材料论述了五台山生态环境的历史、现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根治环境污染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受秦汉以来国家郊祀传统和思想观念影响,首次确立了立春祭泰山的制度,岳令作为东岳庙管理官员在历史上首次出现,显示着国家对东岳庙的重视,官方对岳庙的管理更加规范成熟.隋唐时期三祀制度出现,泰山位列中祀,在泰山祭祀史上首次明确标示出其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等级与规格,从不用乐看,表现出与其它中祀的不同之处.山川封爵现象在唐代出现,泰山神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对唐代的泰山所在地常规祭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笔者依据1954~1998年泰山气象站有关暴雨观测记录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其结果是:45年内共出现日雨量≥50mm暴雨日共222个,平均每年4.9个,最多年为12个,年平均暴雨口量为79.2mm。1989年全年未出现暴雨,为历年罕见。暴雨日最早出现在4月7日,最晚出现在10月29日。其中日雨量≥100mm的大暴雨日有44个,平均每年1个,最多年为4个,出现在1994年;≥200mm特大暴雨日只有1次,出现在1958年6月30日,日量为201.8mm。本文还对山上、山下(泰安)季、年、月、日暴雨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统计,为深入研究泰山暴雨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泰山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是客观存在的 ,泰山学是人为形成的 ,泰山不就是泰山学 ,“泰山研究”也不能取代“泰山学研究”。既然存在一个博大雄伟的泰山 ,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个“道理” ,就是其“存在”的内在真实逻辑关系 ,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数代学人的努力 ,不断对其“揭秘” ,逐渐形成一种系统化了的认识 ,运用学术话语、概念、原理体系将其外化出来 ,就形成了一门关于泰山的学问———泰山学。泰山学有若干分支 ,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渗透、以人文科学为主 ,但又关照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为营造泰山学 ,国内外学人必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但也值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对中国知网(CNKI)1989年-2020年30多年的期刊数据库和硕博论文558篇与泰山文化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使用了CiteSpace5.6.R2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泰山文化研究的清晰脉络,推进泰山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