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影响印度道德教育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世俗国家,政教分离。但是,印度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印度民族的生存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渗透着宗教的因素。本文从道德教育中渗透宗教因素的原因、宗教对道德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进行宗教教育的方式等三方面阐述了宗教对印度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里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文明的森林里蒇蕤共处、彼此互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大学校园也出现了宗教的身影。大学生多以宗教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来理解宗教,而西方敌对势力也是利用宗教的文化属性来进行渗透。因此,从宗教的本质出发,对宗教进行分析,向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能够使大学生正确地解释宗教现象和分析宗教文化,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理性地看待宗教及其信徒,以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中西文化交融日趋深化.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传播必然包含着宗教文化的互动与渗透.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级全体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宗教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个人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网络传媒、文化背景、外籍教师、风俗习惯和家庭环境等.研究结果显示,有少数大学生对宗教问题存在模糊的思想认识,包括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宗教和民俗习惯的关系认识不清晰等.对宗教问题,学生的不当做法主要表现为在校园内传教、参加家庭教会、穿着宗教色彩服饰.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宗教教育应该注意:探索构建高校宗教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和机制;妥善对待不同类型学生,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相似文献   

5.
调研显示近年来高校宗教渗透有上升的趋势。本文以网络环境为视角,对高校宗教渗透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应站在意识形态战略安全的高度,推进网络信息管理走向法治化;创设网络思政教学、重视宗教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有效传导;净化网络虚拟校园、涵化高校网络精神文化环境;探寻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倡导网上思想交锋和互动;构建大学生心灵家园,促进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参与过程中的"柔性"嵌入,以理性回应宗教在高校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向新疆渗透的突破口之一。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的渗透不断加剧,如何抵御和防范是当务之急。文本分析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面临的诸多难题与困境,澄清了在“师生不能信教、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个体信仰的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宗教、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个方面所存在的模糊认识,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向学校渗透的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高校进行政治渗透,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防止宗教向高校渗透,监督、控制并打击宗教势力在我国高校的活动,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本文就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预防对策。本文论述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高校进行政治渗透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所呈现的特点,并提出了高校进行防范和抵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谈当前宗教在高校的传播途径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境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大学生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场所。本文以宗教在高校的传播途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指出在新时期下,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宗教渗透网络化的特征日益显现,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新媒体条件下宗教行为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新媒体条件下高校被宗教渗透的成因,并提出抵御境外势力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是应对社会上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对大学生影响不断扩大、境外加紧利用宗教对我高校进行渗透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都应有针对性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内容。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高校宗教工作,为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为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路径,但也对一个国家宗教文化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互联网条件下,我国宗教文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宗教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在网上传播、蔓延;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宣传"邪教"和带有宗教色彩的"世界末日"思想。基于此,必须对网上网下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民族分裂主义和暴恐主义,实行坚决的打击;强化网络立法,对网上危害宗教文化安全的言行,依法进行治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健康宗教文化传播的安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对待宗教。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阵地,也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最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宗教向校园渗透的危害性;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不断加大对师生的教育引导力度;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思想向高校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谢辉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23-223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更容易成为敌对宗教势力攻击的目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宽,高校预防敌对宗教势力渗透的形势也变得愈加严峻。本文立足于从宗教渗透的内涵本质出发,详细阐述宗教渗透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认真总结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手段,最后提出新形势下应对敌对宗教势力向高校渗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外宗教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总结了国外关于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4个方面;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心理学是目前国外宗教旅游研究最主要的学科视角;研究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而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基于此,文章指出了国内研究有待加强之处,以期对国内宗教旅游研究与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然而目前西方宗教渗透的触手已经伸进了高校.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境外宗教高校渗透的途径以及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和参与状况,指出在新时期下,高校抵制宗教渗透的一些做法和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自然科学长期来呈现着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两者产生的共同原因和认识根源,是观察和解释自然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认识史上进行考察,可发现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宗教思想体系中也蕴藏着某种科学、合理的思想和命题。宗教在历史发展中曾多次自觉地起到了科学传播工具的作用,客观上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注意吸取宗教与自然科学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分析了在沈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然后从构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领导机制、制度体系、宣传教育机制、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渗透总是携带确定的政治图谋,以物质利诱,深入到文化生活,最后到达精神意识的形上层面,旨在破坏国家意识安全乃至政治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反宗教渗透是专门针对境外打着宗教旗号进行政治渗透的防御方略,其内在的规定性暗含了战略战术指向.战略上,应在民生问题和宗教生态平衡上布局,以达“养民、保民、重民、安民”为核心,增强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加固社会意识安全的内化性.战术上,反宗教渗透应讲求执行的艺术性,加大民主法治建设,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宗教神职人员的觉悟等,以达反宗教渗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校园宗教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给高校安全保卫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挑战和新压力,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深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切实加强高校宗教教育管理工作,对防范和抵御敌对宗教势力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媒体不仅成为了传媒业争相应用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了各种宗教渗透势力借助的途径。特别是在新兴媒体条件下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