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以前,由于传统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文学作品对于商贾题材的相对漠视。唐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商贾生活,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后代商贾题材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小说中商贾描写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多彩多姿的人物画廊中是相对暗淡的,人们很少去注意唐人小说中的这类形象。然而,商贾作为传统文化负面价值的体现者,所蕴涵的文化意蕴却是十分丰富的。本文从本末之辩与题材选择;富贵之分与身分认定;义利之别与道德评判几个方面对唐代小说中商贾描写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开掘与提炼,期望本文的一孔之见能对当代小说中商业题材的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小说成熟的年代。这个时期小说反映的生活面极广,有帝王妃嫔、达官贵人,还有诗人、商贾、妓女等等,这其中,有一组作品专写豪侠义士,可谓《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以及魏晋武侠小说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娟  叶帮义 《学语文》2010,(3):40-40
白行简的《李娃传》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个是唐传奇,一个是明代拟话本。这两部小说都以娼女为主人公和正面形象。写的都是娼女与书生之间的悲欢离合,题材内容方面颇为相近,但二者也存在着差异,尤其在结尾。从故事情节来看,这两部小说均以书生与花魁的邂逅开端。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道德意识和明显的批判色彩构成了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这是利与义,即商贾所追求的商业利润与农本社会所尊奉的礼义之道尖锐冲突的结果。这种以义利之辨为核心的道德批判直接体现了农本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农本文化对商贾的整个价值观乃至商业行为本身的一种根本性否定。  相似文献   

8.
清中叶以后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避祸心理。在避祸心理的影响下,文人原有的对社会政治、民生、时事的关注热情和济世治国的社会责任感日渐减弱。反映在白话短编小说的创作,首先引起了题材的变化:小说题材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题材,反映现实的题材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在以往的旧题材中打转转,有许多作品题材与以往题材或相同或相似,有的还走到了从笔记、野史中找题材的老路上,甚至还出现了较多写妖魔鬼怪的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作品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穿越"一度成为小说中风行的题材,这种题材多半出现于翻新小说中,其成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心理的影响,既有本土文学的传统,又有外来小说的启迪,同时又与小说的市场化密切相关。"穿越"可分为三种模式,是晚清小说中最具新意和时代特色的题材之一,其得失对今日的文学亦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人情小说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是题材真实,通过爱情、婚姻或描摹世态反映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这使人们看到明中后期经济发展后,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情小说也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书生题材的作品很多,有的是为了控诉科举社会的黑暗,有的是借书生的美好品质教谕世人,亦有借才子佳人的结合颂扬爱情者。明末传奇《娇红记》中的书生申纯亦是一个多样的书生形象,他的身上既有传统观念中科举入世、好德重义、忠于爱情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被作者赋予了适宜传奇表演的立体性格,这一人物的刻画相较其他书生形象更加真实生动,反映了晚明文学与艺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婚姻、家庭纠纷等,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世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很有必要:这些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中国农村从土改到人民公社成立这一发展历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农村生活。从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来看,这些小说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在越来越左的政治思潮挟持下,有的作品对现实作了片面甚至歪曲的反映,在艺术上也出现了单一化、模式化等倾向,因此,反映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也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期以来,小说界涌现出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商业题材小说。此类小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段时期内,在国弱战乱、民族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商场风云。这类小说可以被称为"新时期商贾小说",其创作和传播,可以从时代环境、文化语境、读者的接受力、文学与影视文化的联姻等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乃至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中存在着大量为城市市民的主体--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商贾们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被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简要分析这些商贾的观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属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它又不像其他表现战争题材的小说那样,极力渲染硝烟弥漫的战场,浓墨刻画奋勇杀敌的英雄。而是在表现抗战的重大主题时,把战争的硝烟溶解于军民的欢笑之中。它有意避开重大的战斗场面,而选择充满生活情趣的题材来表达主题;它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大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小说理论大发展的时期。晚清小说理论更多地具有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性质,为我国文学理论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写实派小说”和“理想派小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真实地准确地描写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当今小说创作,就其内容而言,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大约要算反映在新潮冲击下的城市和乡村生活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时代气息浓厚,矛盾冲突急剧,格调大多高昂激越,意识流、象征、隐喻和荒诞等手法大量运用,结构趋于奇崛,技法嬗变更新,成为当今小说创作的滔滔势头。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