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终身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傅聪19岁时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获钢琴三等奖;21岁时,又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三等奖。傅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获奖的人,他对肖邦灵魂的深刻感受、对肖邦作品的精湛演奏,震惊了中外乐坛。傅聪成名后,当人们问及他艺术成长的道路时,他总是把父亲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一辈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他在翻译方面的卓越成就,还有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傅雷家书》的发表使我们了解到傅聪的成才绝不是偶然的,他是傅雷心血浇灌的结果,也是傅雷教育思想的胜利。《傅雷家书》中不仅渗透着一位艺术家人性的光辉和对艺  相似文献   

3.
<正>一、从《傅雷家书》看父爱亲情谈《傅雷家书》当中的亲情,首先需要分析家书当中的两大主角:傅雷与傅聪。傅雷是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和评论家,儿子傅聪是年少成名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家书记载了从傅聪至波兰直至英国整个时间段内,傅雷和傅聪的信件来往。傅雷和傅聪都是伟大的艺术家,而每一封家书不仅表达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更是关于人生、成长、学习以及艺术的对话,对话内容极具文学价值,促使《傅雷家书》一经推出就广受关注与好评。  相似文献   

4.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一生的译著共30多部,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盛誉.他同时又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家,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部分家信自1981年以《傅雷家书》之名结集面世后,即风靡全国,成了许多为父母者家中的珍藏和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5.
《河南教育》2010,(2):49-51
“傅雷是傅聪的爸爸.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刘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又说:“没有傅雷.自然没有傅聪。这不只是生物学上的理由.也是精神教育的问题.傅聪会有今日的造诣,一部分是他本身刻苦自励的成果.一部分是受傅雷人格的感化和学养的灌输.傅雷引领他进入音乐的世界.也教导他东西方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他的成长与其父傅雷先生严格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傅雷对傅聪的教育遵循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信条。傅聪的成长过程,再一次证明了“成人”是“成才”的基础这一论断。当今,不少家长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搜索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翻译的作品有30余部,主要为法国文学家作品。其中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相似文献   

8.
著名钢琴家傅聪在上海举行独奏音乐会,接受上海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专访的时候谈到了其父亲傅雷以及影响了几代人的《傅雷家书》。此前一直不愿对此多言的傅聪透露说:“父亲之所以写下那么多的文字,是因为他当时被打成了右派,苦闷极了,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进行交流。”也正因为傅雷先生个人有了那样大的痛苦和无以疏解的苦闷、无以倾诉的对象,因此和血脉相承的儿子的写信成了一  相似文献   

9.
《傅雷家书》在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大名鼎鼎和广泛流传,在于其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1908~1966年)对于孩子的亲切关怀与严谨教导,也展示了傅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而这种“人间情怀”我们在傅译的法文名著中也不难体会。除了家书之外,傅雷就是以法国文学翻译大家而名世。其实,家书纯属“妙手偶得”,翻译才是傅氏的“出色当行”,他后来选择“闭门译书”为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之俸禄,既可见他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也可见其“译术”之高超。而要谈论傅雷一生事业之渊源,则不可不从其留…  相似文献   

10.
傅雷(1908.03.30~1966.09.03),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34部,《傅雷家书》是傅雷暨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其中绝大部分篇幅出自傅雷之手。本书自1981年出版至今,5次重版,19次重印,发行已达100多万册,于1986年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在从前慢的日子里,家书是游子与家人最好的沟通桥梁。历来有名的家书有《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而《傅雷家书》却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尤其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常以亲身经历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习惯     
近日再次翻阅《傅雷家书》,被傅雷为了培养傅聪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做法深深感动。不论在做人方面、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生活细节、行为习惯方面,傅雷都给他的儿子傅聪“时时刻刻、随处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即使是很小很小的行为习惯,傅雷也不惜笔墨循循善诱。现摘两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傅雷有渊博的艺术修养,他对两方文艺作品翻译工作的贡献已被公认是第一流的;他对两洋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少有的。在《家书》中,傅雷经常对傅聪谈论音乐、美术、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他的知识丰富,深入浅出,读了令人不忍释手。《家书》是很值得今天的文艺青年认真地阅读的好书,他会使你感到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4.
【课标·教材·学情】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及儿媳弥拉的一百八十多封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相似文献   

15.
傅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艺术理论家及艺术鉴赏家。《傅雷家书》不仅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而且是写给当代亿万中国青年必读的"国书"。他的艺术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应用;热爱伟大的祖国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忠诚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艺术理论与方法;科学地把艺术教育与培养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昨晚注,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在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此前,他还走进东视《可凡倾听》节目,深情地谈起了他的父亲傅雷。  相似文献   

17.
①小时候去书店,在"教育典范"的大招牌底下,我捧着一本《傅雷家书》翻来翻去。当时年龄小,看不懂里面讲的肖邦和贝多芬,只看出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大翻译家父亲傅雷写给大钢琴家儿子傅聪的家书,那序言里的这个傅敏,是干吗的?②又过去很多年,我终于在傅雷的传记里找到了答案。让我意外却又隐隐觉得合理的是,傅敏是傅雷的次子。  相似文献   

18.
早年傅聪前往波兰学习时父亲傅雷临别赠言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50年后,傅聪正朝着父亲的意愿走来。他的身上,有着傅雷的影子:中国文人的傲骨和音乐家的悲情。  相似文献   

19.
“悲怆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诸多作品,但他对文学、戏剧特别爱好,他一生的愿望就是能当一名莎士比亚剧中的演员,可惜他缺乏演员的才干。临终时在遗嘱中写道:“我死后把我的头颅砍下来制成骷髅骨。做《哈姆雷特》一剧中的道具,这就算我死后演上莎士比亚的戏了。”为这位艺术大师身首分家的差事没有人愿意干,所以柴可夫斯基的这一遗愿终未实现。“钢琴诗人”肖邦,临终前除要求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外,还希望能在他崇敬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安魂曲》声中下葬,肖邦的葬礼在法国的马格达林教堂进行,他的挚友“钢琴之王”李斯特指挥演奏了这首乐曲,另外还演奏了肖邦的杰作《葬礼进行曲》。“歌曲之王”舒伯特和贝多芬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在维也纳,可一直无缘见面。直到贝多芬临终时才得会面,舒伯特非常遗憾。一年后,舒伯特也生命垂危。临终前舒伯特的遗  相似文献   

20.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