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课本中有多处用到“好事”。初中课本中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船载以人。”课本注“好事:喜欢多事的人。”《大铁椎传》:“宋(将军),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皆来学。”“好事”也被“教参”译为“喜好多事的人”。高中课本《促织》:“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教参”也将“好事”译为“好事的年轻人”,还有的译为“爱闲荡的少年”。  相似文献   

2.
成语“谦谦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按一般思维理解应是褒义词。可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指谦虚、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现在竟是贬义词。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我们所赞扬的谦恭有礼的君子都是“伪君子”?  相似文献   

3.
有感情地朗读是《沁园春·雪》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创作这一诗篇的历史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其次要把朗诵的情感定位到“大气”上,使学生能够站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朗诵;再之要把握住关键词的读法,控制住整个诗篇的音高、音长和音调,使朗诵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抑扬顿挫,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4.
江勇利 《生物学教学》2011,36(10):36-37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一些水中的藻类植物,一些学生误认为带"藻"字的水藻都是藻类植物,比如就有不少学生将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的金鱼藻误认为是藻类植物。实际上带"藻"字的水藻也并不都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包括蓝藻门、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英语中“red”是贬义词,或者多含贬义。其实在多数情况下,英语中颜色词“red”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包含否定的评价。某些褒贬的内涵和感情色彩是由“red”所构成的词组整体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取了毛泽东的同作 《沁园春·长沙》,笔者认为教材对“怅寥廓”之“怅”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kind of在英语中变幻莫测,不信,请看下面三个句子,你能分清kindof的不同含义吗?  相似文献   

8.
“以一字论工拙”是中国古典诗话的传统。带领学生欣赏张先的《天仙子》,讲到千古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时,我着力讲了“弄”字。我引用王国维的赞誉:“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9.
郭灿金、张召鹏两位先生在《“长袖善舞”不跳舞》(载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今日晚报》《中国剪报》《语文周报》《文苑》《青年博览》等多种报刊,下称“郭文”)一文中这样解释“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相似文献   

10.
皖江新月 《师道》2008,(3):63-63
下午,主任让我代课。课还没备好,我便打算让孩子们先感性认识一下毛泽东的诗词,这也是为即将要上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酝酿情感。我拿出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注》,亮开嗓子朗诵了开篇的一首《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11.
一次,笔者和几位教师朋友聊到了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经举的“船长的年龄”问题:“有一条船,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这个本来无解的问题,中国的被测学生中却有92%的学生得出了“75-32=43(岁)”的结论。这个结果让人唏嘘,我们纷纷感叹学生不注意审题,被思维定势牵着走。  相似文献   

12.
生活案例 上了大学以后,我发现自己跟宿舍的人不太处得来。室友们整天讨论的不是减肥瘦身,就是买什么牌子的衣服、鞋袜,要不就大肆谈论男女关系,或者狂追无聊的韩剧。我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觉得她们很俗气。她们聊天不分昼夜,不理人感受,经常在我复习功课或睡觉时还在侃。  相似文献   

13.
副词“难道”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一般认为“难道X?”都是反问句,“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句未有时用“不成”等语气助词与之呼应。我们举几个明清时的例子。①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②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曹雪芹:《红楼梦》)③姐姐坐不得车,难道我又坐得车吗?  相似文献   

14.
“来了,来了!”一大群“粉丝”在走廊的转角簇拥着。楼梯口传来了“咚、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鲜花纷纷砸向我们,还来不及惊讶,我们的眼睛就被闪光灯刺得酸痛!唉,谁叫我们“风流族”那么受欢迎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是“古为今用”的典范张延(一)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①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述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毛泽东同志也一贯主张“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②。这也是文艺界经常研究的课题。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6.
晨读时间,高二(八)班教室,朗朗的读书声中却清晰地传来一种很有节奏的“啪——啪——啪——”的响声,循声找去,原来是一位男生正一手扶头读书.一手翘起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在书桌上方一抓一放。我刚刚接手这个班。全班学生都对我尊敬有加.那个学生竞如此大胆。怎么办?大声呵斥?当众批评?……  相似文献   

17.
18.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有些工作开始恢复正常。毛泽东曾表示,“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集团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有两件事集中暴露了林彪及其集团的政治野心,一个是发布所谓“林副主席一号命令”,一个是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同学们都知道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但是,可能很少有同学去思考这条性质的“反面”,或者说逆命题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就一道来探究探究吧.  相似文献   

20.
比喻,通俗讲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