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直接的管理者成为班级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教师在管理中的特质主要有共感理解、积极关注、尊重和真诚.同对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生命成长,形成对学生最基本的关爱态度,提供恰当而敏感的服务,成长为高素质、能经历风雨的专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王建 《江苏教育》2015,(3):57-58
学校的辉煌与生命在于它拥有让人称道的文化,能用自己的文化主题去丰富学校的内涵,让师生在这所学校和谐地、诗意地生活与成长。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提炼学校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实施人本管理,引领师生的文化行为;优化成长环境,营造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关注生命成长,提升学校教师的生命活力;发掘学生潜能,奠基学生未来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追寻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彰显教师生命的本性,超越“习惯化”的生存状态;唤醒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彰显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实现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有:问题意识是教育创新的前提:自我反思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生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从这一命题出发,教育自然“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要致力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很多学校更多强调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忽略轻视教师的精神世界。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追寻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彰显教师生命的本性,超越"习惯化"的生存状态;唤醒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彰显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实现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有:问题意识是教育创新的前提;自我反思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心灵关怀:师生成长的生命修炼心灵是生命的源头,是成长的底色。关怀师生心灵,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境界教育的不懈追求。在可感而不可触的心灵关怀中,遂宁市大英实验学校校长漆英形成了以心灵关怀绘就师生生命底色的育人理念,践行了多维联动的育心思路与机制、氛围、序列并进的策略,形成了“立体育心”的办学特色。其他管理者和老师协调并进,在教师管理中储存心灵力量,在团队成长中心心相印,并在关怀学生生命的过程中成就教师的自我生命,从而培育出了高质量的生命群体。这所学校长达十余年的探索,值得细品、深学。  相似文献   

7.
“绿色教育”源于对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绿色教育”本质上是指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有机联系,运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文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具备人文精神;健康突出强调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要关注多元的发展主体,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要以当前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思想主张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把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关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特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其管理与育人的价值,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师生生命之花的绽放,学校是师生精神的家园,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生命价值展现的重要空间。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生命意识,他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共享教育的幸福,师生才能共同走向生命的大完满。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生命意识呢?悲悯意识。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美丽而神奇。生命又是唯一的,不可逆的,何其珍贵。教师对生命应始终怀有一种尊重、敬畏、谦卑、呵护、悲天悯人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琳珠 《新教师》2023,(3):26-27
<正>随着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培育新时代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幸福感、存在感、价值感,是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涵。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教师管理效度,就是要打开学校管理新格局,最大化地激发教师潜能,合理推进教师的个性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同步协调。一、发挥精神激励,实现民主管理,凸显教师主体地位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满足人的内心成长需求,实现人生命成长的诉求。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一所学校是否能生存和发展,教育影响是否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真正唤起人的内动力,让学校焕发生命的活力。学校的内部动力关键在于人员的因素,人员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学校的管理、运作、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因此唤起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动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成长环境,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创造的冲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唤醒管理者自身的发展意识,把握学校的未来当前我国正步入经济知识年代,学校教育也面临  相似文献   

12.
让教育科研为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点是教师素质的提升,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从而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为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不仅仅是教师谋生、学生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实现师生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平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把“文化”摆到“引领”的位置,发挥旗帜的作用。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生目标,学校管理要通过位置尊重、情感关怀、潜能开发、价值激励等方法,让教职员工把工作当事业干,让全体学生把学校当乐园看。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关键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美华  陈明  龚永刚 《文教资料》2010,(33):129-131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释放师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建设学校文化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些高中学校的教育偏重学生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理想,使得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迷惑。文章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选择有效阅读资源;注重和谐课堂构建,促进师生进步和成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命意识情境;开展体验式阅读,丰富学生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的逐渐觉醒和显现。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成为快乐幸福的乐园。当学生从学校毕业时,带走的不应只是知识,而应该还有对人生价值的体悟和追求。因此,关注生命价值、促进生命成长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支点和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研究将心理学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调适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加强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班会和家长会品质,优化学校心理生态建设。2013年全国首届“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论坛暨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大赛成功举办。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各个实验学校的发展,优化教育教学,帮助师生成长,促进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的学习交流,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秦皇岛市本会团体心理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