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对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在半衰期一小节中的论述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例如,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单质存在或是成化合物存在,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增高它的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一些高校物理教科书又写道“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λ,是不受外界条件(例如温度、磁场、压力)的影响而改变的,与物理和化学环境无关.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衰减为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描述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设t=0时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为N_0,则由半衰期的意义可知,经第一个半衰期后,剩余原子核数为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衰变,复习时要掌握好以下"吉祥三宝".一、掌握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1)α衰变:ZMX→Z-2M-4Y+24He,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  相似文献   

4.
一、衰变的基础知识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其中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γ射线一般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而放出的.在书写衰变方程时,要做到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由于α粒子为氦核(42He),β粒子为电子(0-1e),所以每进行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或者说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每进行一次β衰变,质量数保持不变,电荷数增加1,或者说一个中子(10n)转化为一个质子(11H).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元素的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用半页的篇幅一带而过,而当学生解决有关习题时就感到困难,而多年的高考试题又涉及于此,所以,对半衰期问题在课本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通过数学的分析与总结,这类问题就不难突破了.解决半衰期的有关问题,首先要理解半衰期的概念.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进而推知经过若干个半衰期后,参加衰变的物质质量,衰变成为其它物质的质量和所剩的未衰变的物质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该问题,采用数学归纳法讲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它将是21世纪主要的能源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的质子数,就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在科学上,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把质子数相同的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例如,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是氕(音pie)、氘(音dao)、氚(音chuan),它们的原子核中都同样具有1个质子.但它们核中具有的中子数依次是0、…  相似文献   

8.
马克智 《生物学教学》1999,24(12):33-34
本世纪80年代末,西方基督教会利用高科技澄清了一个历史大悬案,这就是关于耶稣裹尸市真伪的鉴定。这次鉴定,证明了使信徒崇拜多年的裹尸布是假的,因为织这块布所用的植物纤维是13世纪才种出来的,而那时耶稣已去世1200年。这个轰动一时的年代鉴定是利用14C作出的。我们知道,各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是不一样的,人们常用半衰期来表示该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而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每一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如氡222的半衰期是3.8天、镭226的半衰期是1620年、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其精…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共40分)1 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可以得出下列哪些结论(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核内有电子存在(C)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D)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跟它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跟它所处的物理状态无关2 下面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规律,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B)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C)普朗克研究电磁辐射时发现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从而提出了光子说(D)玻尔总结了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说和牛顿支持的微粒…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高考(浙江、江苏、吉林、江西)理科综合卷,终于揭下它那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真容.纵观全卷,难度适中,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视了理、化、生等学科的综合,较好地体现了“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的思想,不失为一份好卷,但美中不足的是选择题第16题有些欠妥. [题目]光子的能量为hv,动量的大小为hv/c.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 (A)仍然静止. (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 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 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 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2;:U衰变成2;;Pb要经过6次月衰变和 8次a衰变. (B)氛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氛原子 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氛原子核. (C)放射性元素发生月衰变时所释放的电 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月射线与y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 透本领远比y射线小. 2.柴油机使柴油燃料在它的气缸中燃烧,产 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气体的 内能,高温高压的气体推…  相似文献   

12.
所谓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 ,通常会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某些放射性元素可能只放出α射线或只放出β射线 .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若处于激发态 ,便会辐射出γ光子 ,即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γ射线 ,γ射线只能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放出 .原子核衰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衰变法则α衰变 :AzX →A - 4z- 2 Y 4 2 Heβ衰变 :AzX →Az 1 Y 0- 1 e原子核衰变过程中 ,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 ,每经过一次α衰变 ,核内减少…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对某种放射性元素来说,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与当时存在的总原子核的数目成正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究竟有多少百分比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是一定的。对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来说,这个百分比数值是不  相似文献   

14.
1.考查半衰期半衰期 一般用τ表示,如果用m0表示初始时放射性元素的质量,m为经历n个半衰期后所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t表示经历的时间,N0表示初始时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数,N为经历n个半衰期后所剩余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数,其表达式是  相似文献   

15.
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的“不一定”1.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同位素.2.离子的核外不一定有电子,如H^+的核外没有电子.3.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如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原子半径.  相似文献   

16.
元素和原子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概念,明确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和使用范围,对正确理解和描述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很有必要。一、元素和原子的概念辨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单核微粒(包括同类原子和离子)的总称。这里的“单核”指只含一个原子核。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如碳、氧、硫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以8‘16。要判断几种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应分两步进行:(回)判断这几种微粒是否只含一个原子核;(2)判断这几种微粒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若几种微…  相似文献   

17.
同位素(isotope)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如^11H、^21H、^31H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或可称为氢元素的同位素。同位素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不稳定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两类,稳定性同位素是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衰变的同位素,  相似文献   

18.
题 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a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133 55 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0 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予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相似文献   

19.
'96高考试题及其答案公布后,其中第6、20小题在师生中引起的反响最多,大多数师生所解答的答案不同于高考标准答案。这是什么原因?请看下文解析。第6小题: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解析:根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显然B正确,A不正确.…  相似文献   

20.
化学这门科学最早是在西方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恩格斯认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而十七世纪中叶英国的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所作的定义是:“我指的元素应当是某些不由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是一些确定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它们应该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波义耳这里所说的元素实际指的是单质.而化学真正被确立为科学是在十九世纪原子一分子论建立以后,这时元素的概念被定义为“同种的原子叫元素”.现代的观点则是“元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