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磊 《河北广播》2005,(2):77-78
营造一种“人性化”的舆论环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以一种更亲切、更容易被接受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是新闻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在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受众的感受,以受众的需要确定写作风格和思路,才能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更有人情味儿。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新华社曾播发过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位母亲因望子成龙心切,竟将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儿子活活打死。这条新闻国内各媒体竞相刊发,在各地受众中引起广泛关注。这条新闻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是因为它引发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望子成龙心切会导致教育方法不当而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从专业角度看,这条新闻的成功得益于它的贴近性,即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也就是说要  相似文献   

3.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张林江 《新闻实践》2005,(11):46-47
广播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既要发挥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又要研究受众心理,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受众的心理来改变我们做新闻节目的心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要革新时政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众多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刊精心经营的新闻品种。它以其贴近基层受众的实际生活而大受欢迎。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受众,为受众服务呢?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对晚报、都市报来说,可谓是“看家本领”。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每天版面上大量好看、可读、有趣的社会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如今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下,传统社会新闻的操作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晚报、都市报吸引受众的“王牌”,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当前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为了引导舆论,宣传部门要求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是为了引导舆论,强化新闻报道中的受众意识更是为了引导舆论。恰到好处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把握适度、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但  相似文献   

8.
杨茂盛 《军事记者》2003,(12):22-23
我们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对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较高要求,即在客观公正报道时要在许多方面作出选择:既要选择报道的内容,也要选择报道的形式。受众拿起一张报纸,都希望看到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这一方面要靠新闻事实本身的诸多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靠新闻的写作者把握受众心理变化,形成报道强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要在自身“质量”上下功夫。新闻报道引起受众注意的方式除了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显著性等诸多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以什么样式出现在受众面前,即新闻写作者依…  相似文献   

9.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新闻,必定是新闻报道的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报道主题的提炼与表达,全取决于新闻编采者的功夫。从哪一个角度可以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把新闻写深写透写活,使之更好地表现出更深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地震新闻开始在各种媒介上出现。汶川地震以及其后世界上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使得地震新闻开始成为受众较为关心的话题,为了适应受众需求,媒体开始对地震新闻予以特别关注。但是,地震新闻作为灾害新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新闻领域,娱乐新闻已然成为一种别具个性的存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娱乐新闻之所以能吸引受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它不仅缓解了工作带给受众的压力,也满足了受众对明星大腕们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对媒介的认可度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深入传媒人的心中,新闻信息是否受到大众的认可与赞同,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走向,遵循新闻传播的受众心理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新闻作为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力求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近几年来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平时常说“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这个“贴近性”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在现实的新闻理论中,人们又经常谈到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地点离受众越近受众越感兴趣,反之则亦然。纽约发生大楼倒塌,纽约市的居民最为关注,北京的居民对此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只要是的确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就必然是具有广泛性,就…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生活,代表了百姓心声,如何能够从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角度来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使民生新闻更具有亲民性,提高民生新闻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地位,是民生新闻制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和多年前相比,现在媒体和受众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笔者涉足国际新闻领域十年有余,我认为国际新闻报道有两个变化趋势最明显:一是报道面不断拓宽,报道方式更加贴近受众;二是报道时效"时差"缩小,报道方式立体化.但是,国际新闻报道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在新闻内容创作和新闻来源开拓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种类,最常见的是以案例报道的形式出现。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法制新闻受到众多受众的关注。法制新闻不仅能普法,还能起到以儆效尤、引以为戒的警诫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追捧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新闻实际上是“他国”新闻,主要指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由于实力和政策的限制,地方媒体一般不具备国际新闻的采制能力.通常只能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提供的稿件,加之受众获取国际新闻渠道的增多,导致地方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缺乏独家性,在时效性上比不过国家级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尽管受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处于上升状态,但许多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却呈下滑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