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绝光污染     
曾跃鹏 《中国记者》2023,(5):116-117
<正>位于西涌社区的深圳市天文台以及萤火虫与星空(堆栈照片,2021年7月7日摄)。深圳于2021年8月在西涌社区启动暗夜社区创建工作,对社区照明进行改造升级,制定了相应的照明管理办法以及暗夜社区光环境标准,还组织开展了多场暗夜保护宣传活动,让市民、天文爱好者在城市一隅也能欣赏星空。4月10日,“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牌匾正式被授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位于该办事处的西涌社区成为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  相似文献   

2.
杜绝假新闻     
这些年,假冒伪劣成了一大社会公害,就连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中也有假货。这种情况虽属个别,但影响很坏。如某些报刊登载的《斗智斗勇:女记者与狼共穴六十一天》、《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错位夫君夜换娇妻三十年》等,有的无中生有,有的千奇百怪,让人瞠目结舌。假新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编造荒诞故事,一种是炒作明星绯闻,还有一种是自我夸耀吹嘘。或凭空捏造,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或借题发挥,种种伎俩,不一而足。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很快,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兢兢业业,显…  相似文献   

3.
应天常 《现代传播》2001,(2):130-132
巴金先生在他的《真话集》里说到一件令他心酸的事情:他的小孙女打碎了一件物品,大人要她认错,孩子流着泪说:“我……通过这件事……深刻地认识到……”巴金先生说,听一个小学生也这么样说话感到“很难过、很悲凉”。 他也许想到,打上阶级斗争印记的陈词滥调竟可以传宗接代。 在中国,语言一直被看作是整合全民思想和行动的手段──赋予特定内涵的语汇概念成为亿万人的“思维工具”,这就比较容易将不同的思维纳入同一条思想轨道,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很高明的。但是这也是利弊互见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文件语言、…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看了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卡》《识字卡》《字母卡》《算术卡》《日常用品卡》《交通工具卡》(分6盒装,共208张卡片,1995年10月出版,书号ISBN7—80599—157—X/J·24,没有总书名),这是一套给儿童阅读的粗制滥造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偿新闻的出现,降低了新闻单位的信誉度,腐蚀了新闻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在对新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之时,重提反对有偿新闻,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1,(12):14-14
办了多年报纸的人,往往越办越谨慎。因为里里外外、四面八方的人都给报纸写稿,你不知道有没有人是抱着“上报出彩”的念头,把本来不那么出彩的题材,经过浮夸拔高之后.弄得编辑看了欲罢不能,赶紧登出,登出后的结果,自然是招来千夫听指。 回顾中国自革命战争年代创办报纸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报纸历来具有“表扬”的功能,通过表扬,报纸建立了崇高的威望,在鼓舞士气,引导工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资产阶级的报纸更多的是“攻击”,政客互相攻讦,报纸为之张目,借以啸众。 无可讳言的是,由于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7.
《’93十家报纸假新闻曝光》在《中国报纸月报》刊出后,全国各级报刊纷纷转载,也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震动,有的报社将此文加上编者按,向全体编辑记者散发,提醒大家注意,杜绝假新闻。最近一期的《中国报纸月报》又开辟栏目,专门揭露假新闻,一时形成了假新闻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应该说这是件好事。 其实假新闻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可以说世界上有了新闻那天,就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8.
有的报刊常常是一条消息刚发表,否定该消息的消息便接踵而来。如有的报刊先登出“中央已不再建立第三梯队”的消息,后来又说这是“误传”;更有甚者,有的报刊竟把一位健在的知名人物说成已作“千古”,不少报刊还争相转载。如此“肯定——否定”,真真假假,弄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信谁的好。这样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报刊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9.
我们报业人士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无错不成报”,各类报纸的文字使用错误随处可见,有的甚至让人难以卒读。我个人认为:报纸中出现错别字,作为编辑是难推其责的。因为错别字最终是从编辑的眼里溜走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宣传单位深入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真正重视这项活动,真正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必定能够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9月以来,襄樊日报连续发现了4起盗用、假冒他人姓名书写的稿件的事例,其中3篇得以发表,1篇被编辑识破。盗用、假冒他人姓名所写的稿件,多系批评内容,这种现象过去很少发生。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违法匿名信稿,属于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这种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且给党的新闻机构的声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2.
报纸在引用史实时,实际上也是在传播历史知识。这本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却往往出现差错。浙江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三版的“思想漫谈”《莫效齐桓公忌医》一文,便是一例。此文把“齐桓侯”错为“齐桓公”。齐桓  相似文献   

13.
一稿两投或多投,各家报纸一般都反对。道理很简单:同样内容的稿件,几家报纸同时编发,没有必要;再则,编排各环节重复劳动,也造成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一稿两投或多投的原因,除少数人写稿动机不纯正,有名利思想外,大多数人是有不放心之感,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担心寄出的稿件有的报社不认真处理,因此觉得多投一处似乎保险些,被采用的机会可能大些。目前,有的报社处理来稿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少数编辑责  相似文献   

14.
二月六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离休干部张福保自办苗圃义务植树》的新闻,接着就有读者来信指出这篇新闻严重失实。新闻里有这样一句话:“他(张福保)从一九七二年开始,每年都自费花上几百元钱买来树苗进行移栽培植。”读者来信指出,这样算,十来年张福保为办苗圃似乎就花了几千元。警备区的干部战士为此议论纷纷:义务办了两小块苗圃,  相似文献   

15.
据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只要交钱就可以在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上刊登大篇幅的文章,千字千元,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16.
加强管理杜绝一稿多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稿多投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杜绝一稿多投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失实是新闻报道的大忌。然而,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新闻要真实,不能失实,但失实现象仍未能杜绝。笔者在一家企业的党委宣传部搞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厂是一家大型石化企业,这几年生产形势不错,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每年总要到厂里来采访一二次,但遗憾的是,他们发表的稿件完全不出差错的不多。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例来说吧,6月25日某报刊登了一家通讯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加氢裂化反应器吊装就位”。在照片说明中说,560吨加氢裂化反应器是镇海石化总厂催化  相似文献   

18.
解决官员带病复出,单靠道德谴责无济于事,仅靠舆论监督、网络监督也只能解决偶然暴露的个案,这需要对政府管理体制、尤其是人事任免制度进行广泛的改革,实行真正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丽敏  刘娇 《新闻窗》2012,(5):54-54
由于假新闻的泛滥,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降低,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事实,应该引起新闻界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解决。笔者认为,假新闻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虚假新闻是社会一大毒瘤,割了长,长了割,很难治愈和根除,它既影响新闻的真实,又败坏记者的名誉,真是有百害无一益,因此必须采取断然措施,从讲政治的高度,用翔实的文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纯真的感情颂扬党的丰功伟绩,用朴实的语言反映党的政治主张,用呵护的爱意监督党的工作落实状况,做到帮忙不添乱,对事不对人,表扬不作秀,报道不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