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网络文化经过了“高潮”、“低潮”和开始理性探索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各类网站大约已超过了70万家,但是真正盈利的网站很少,就是几家大型的门户网站的经营收入同其所拥有的技术也是不成比例的。网站这么多,盈利又不理想,于是许多网络媒介经营者就开始寻找发展的道路。有的探索网络文化发展迟缓的原因;有的大胆地追加投资,等待网络文化发展的新机会;有的却走向“斜路”,推出许多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忘记了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周洋 《新闻前哨》2010,(2):81-83
信息时代,网络在深刻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军营。本文借鉴德国媒体教育研究中的比勒菲尔德模式设计了90后战士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90后战士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媒体知识、媒体使用能力、媒体批判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军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寻求军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途径”、“加强军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探索青年士兵网络接触与使用的引导艺术”的对策性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玲 《报刊之友》2013,(7):143-144
当前青少年在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迷航、网络依恋和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与网络媒介带来的信息爆炸、网络世界的“身份缺失”有着莫大的关系,也与网络媒介满足了青少年排遣孤独的心理需求,致使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控息息相关。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让学校、家庭、社会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5.
焦钰 《新闻世界》2013,(1):160-161
随着网络视频《江南style》的走红,“使用与满足”理论又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如今,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确实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它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媒介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江南style》走红为例,对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对“第四媒介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常把网络媒介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笔者认为这一说法颇为片面,并在去年全国第七次传播学会议上提出要对网络媒介作出正确的定位。事实上,网络媒介已为人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是相于对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人类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而不只是所谓的“第四媒介”而已。上述看法得到了许多与会学者的赞同。在这里我想对此作一些补充阐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依照媒介生态学家波兹曼的观点,“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隐喻”,网络媒介以其海量、互动、超时空性,构建起了新的传播秩序,将话语权交还到每一个普通民众手中。议程设置理论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玲璐 《新闻世界》2012,(10):87-88
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通过对传统媒介如何整合网上舆论,扩大舆论的影响力;传统媒介起到“接力棒”的作用;网络媒介善于吸收传统媒介精华;传统媒体等舆论领袖积极参加网络讨论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是怎样互动的。通过对传统媒介表达舆论意见时更具系统性,完整性;传统媒介的报道更具持久性;传统媒介有利于稳定社会情绪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互动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颖捷  黄玫 《新闻世界》2004,(11):65-65
近年来.“热线参与”不再是广播的专利.它被越来越多的借鉴和应用于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介中。但,“热线参与”仍是广播的强势所在。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0.
从芙蓉姐姐到著姐、从凤姐到“Hold住姐”,当网络媒介塑造的这群另类“民星”大行其道时,大众陷入一场“审丑狂欢”中.在热情投入这场狂欢的人群中,最积极的是青少年①,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式或浪漫式依恋.他们将自己偶像崇拜的目光由家庭转向社会②,网络媒介有责任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参照和学习的社会角色或榜样.本文试图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探讨网络媒介所挖掘和追捧的“审丑民星”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所说的“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之于草根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是草根文化孕育的“羊水”与成长的“天堂”.对于草根文化来说,网络媒介又为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繁衍生息便利.然而,当草根文化借助网络媒介的无远弗届溢出传播伦理合法性边界之际,人们若不对此保持足够警惕与反思,必然导致构建美好文化家园之梦破灭.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介审判”的负面效果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网民在“网络媒介审判”中所起的负面作用及成因,包括网络匿名性、集体无意识、从众心理、BBS议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14.
当传播的步伐进入网络时代时,网络以其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的三个特点征服了人类。当网络传播经过兴起、发展、成熟至今时,那些曾经成功诠释了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理论在这个网络媒介大行其道时,被毫不留情地提出了置疑,“沉默的螺旋”理论也未能幸免,本文旨在证明该理论不仅没有因为强势的媒介——网络媒介而沉没,而是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飞 《新闻世界》2009,(6):86-87
本文从多品牌战略概述入手,结合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网络媒介发展实际,对网络媒介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多品牌发展战略体系布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介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伦理与活动方式,也重新形塑了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在线政治参与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本文尝试建构“心理倾向-情境认知”分析框架,引入政府信任和政治效能感,探讨网络媒介使用对在线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对2629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政府信任水平中介网络媒介使用与在线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网络媒介使用负向影响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而公众的政府信任度又负向影响在线政治参与,即网络媒介使用越频繁,对政府的信任度越低,而较低的政府信任度又显著提高了公众的在线政治参与度。同时,政治效能感调节政府信任度与在线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公众的政治效能感越强,政府信任度对在线政治参与的负向影响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17.
贾瑞凯 《今传媒》2023,(5):107-109
网络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人们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但另一方面也让原本线性的时间失去空白,被分割成被不同内容填充的“碎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对自身沉迷网络媒介的现状感到担忧,尤其是面对当下青年群体所表现出的价值迷茫与逻辑能力下降,网络媒介及其产品被认为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通过对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进行分析,在将青年群体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之后,以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碎片化”内容,其对于普通阶层的青年群体而言具有获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以及抵抗外来文化输入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播是一种符号信息的流动。信息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闻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传递方式日益丰富多样。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之间的竞争与融合.构成现代文明社会信息流“英雄交响乐”的主旋律。主动携手新媒体,开辟网络新天地,合作共赢,是媒介竞合传播的大趋势。新闻媒体要与网络媒介开展议程互动,就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上突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介合作.就会打造优势互补、和谐相处、互动双赢,描述历史、反映历史、创造历史的传媒新传奇。  相似文献   

19.
王慧 《网络传播》2008,(1):44-45
“网络文化的‘车子’上无所不装;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当代网络草根文学都可以装载;网络媒介应该传播什么,大众应该接受什么,不再由少数精英说了算。网络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成为多元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其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广西四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网络媒介使用情况、网络媒介认知,以及网络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学校、社会及个人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