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2.
余丽英 《湖南教育》2005,(23):27-27
我们在阅读教学课上总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读一遍”“下面分小组比赛读课文,每组读一段”“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读的训练看似很多,但为什么而读?学生不知道,教师也盲目。这样的读是机械被动的,也是无效的。相反,教师如果给每一次读都安排具体任务,读前提问,读后追问,引导学生利用读来理解文意,利用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就好多了。例如:“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默读课文,从课文里找答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哪些段落写了它风景优美?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记……”“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读。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读不是形式,读要有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以读代讲,凸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教师引入课文,出示预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随后学生在质疑中提出了“为什么山区人民用杜鹃花来比喻这位教师”等6个问题,教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品读。)师:好,同学们,谁愿意把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大家听?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第14小节。(生读)这里写老师为小女孩所作的奉献,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师: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其他小节吗?生2:令我感动的是第19小节。(生读)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她像一朵山区人民喜…  相似文献   

4.
王芳  乐萌 《云南教育》2003,(2):41-42
(自读课文导入)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全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或句或段落。先读一读,再和同桌说说为什么打动了你?(学生读、议)[评析: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所呈现的是阅读个性化的自主活动。“自读———选择———感悟”环节的设计把学生推向了主体的地位。]生:第七自然段最让我感动。因为一个军队主管被服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地冻死在冰天雪地里,我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师:你体会的真好。由军需处长的“单薄而又破旧的衣服”联想到了他特殊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特别是精读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请同学们默渎(或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弦(或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等等)?把这些句子划出来,存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每个学生都把全文默读一遍或自由读一遍。五分钟过后.如果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好、较好、一般”三种情况的话,  相似文献   

6.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7.
<正>《滕王阁序》因其优美而一直深得语文教师的喜爱。但2009年4月,同学们读完此文却认为美景不能体会,典故太多,抒情太委婉深沉了。于是笔者做出调整:转变学习方式,品读精彩段落。目标:阅读本文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阐述你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陈星 《福建教育》2007,(6):26-28
一、猜读验证 感知内容 师(出示金钥匙):刚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老师就将这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你们,为的是让你们看完课题就猜猜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同学们都猜了很多。现在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猜中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对照印证你猜到了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相似文献   

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7A):25-25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声读课,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自己读读课,我想读了课之后,你们内心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感受,找出能给你带来强烈感受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自己读一读,看看哪些写法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新理念下.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喜欢”,诸如“你最喜欢哪句话(哪一段)”,“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一段话)多读几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1 板书课题 ,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谁借结果?怎样2 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 学生自读自悟 :围绕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 ,怎样借“———” ,结果怎样“~~”)2 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指导。)生 :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读)小鱼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  相似文献   

12.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一堂阅读教学观摩课、研究课中,执教者们都懂得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来辅助呈现教学内容,于是声、色、光、电粉墨登场。但是孩子们在这声色光电的眼花缭乱中又获得了些什么呢?在教学设计中孩子不是真正的主人,而是老师言语里听话的“木偶人”。对于一篇美文,“你喜欢哪个段落,我们就从那个段落学起”,“你想读哪几个段落,哪你就读这几个段落”,“你喜欢哪个句子,你就读哪个句子,或就从这个句子学起”等等,这同样把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搞得支离破碎,是“分析如山”、“问题如山”的最新翻版。而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真正的美却在这浅层的演绎中隐遁了,消散了。在语文世界里,孩子们心灵的双翅在未展开前就己折断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失语”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自由读 ,找出文中概括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 ,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二、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的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仔细阅读了课文 ,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嗯 ,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 ,并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桑娜当时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三、精读以上内容 ,想想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  相似文献   

15.
师 :这节课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和1600多年前的张衡一道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播放轻音乐)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师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 ,有许许多多的星星。生 :我看到了无数颗星星挂在天上 ,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向我眨眼睛呢。生 :我还看见 ,张衡躺在奶奶的怀里 ,耐心地数着星星呢。师 :你们想得太美了 ,我们来看作者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三分钟后)师 :有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 :晚上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  相似文献   

16.
一、天热盼瓜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众生 :夏季。师 :你们发觉夏天有了哪些变化呢?生 :夏天游泳场里的人很多。生 :夏天 ,许多人戴太阳帽 ,防止太阳光的炽烤。生 :夏天的西瓜摊太多了。师 :咳 ,你说时满脸笑容。(众生笑)你为什么会那么高兴?生 :夏天西瓜很好吃。……师 :停 ,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咱们写文章说话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师板书)请用5分钟时间写一段自己喜欢夏天或讨厌夏天的话。师 :(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学自己读一遍。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漏的字 ,写错的字 ,少点的标点 ,写得不通…  相似文献   

17.
一、组织学生围绕“议花生”质疑问难1.围绕“议花生”,你想知道哪些问题?2.帮助学生整理问题:①什么时间议花生?②谁议花生?③在哪里议花生?④议花生的什么?⑤议花生的结果?③为什么议花生?二、安排学生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在讨论中明确下一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即学生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议”和“议的结果”两个问题。三、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解决疑难问题回.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  相似文献   

18.
1 小组探究 ,共同参与。师 :你知道哪些分数?生 :1/3、2/5……师 :大家知道了很多分数 ,请你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分分 ,并用分数表示 ,好吗?生 :好。(教师给每组提供了这样的学具 :正方形纸一张、10个小方块、一捆小棒、一袋红 ,黄圆片、一条线段)每个学习小组按教师指导打开材料袋 ,拿出各种材料 ,开始动手分分、说说。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了解情况。2 汇报交流 ,力求创新。师 :大家得到分数了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积极举手)生1:把这张纸先对折 ,再对折 ,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1/4。(学生鼓掌)生2:…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过程:一、紧扣俗语。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体会。(生自由学习) 生:我最喜欢“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俗语。它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释题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 :滥竽充数3 查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注意写法及读音。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2 范读课文(放录音) ,要求认真听 ,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 默读 ,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4 学生质疑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 ,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