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1999年出版的小说《耻》是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性力作。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作品成为了文坛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荣格的原型批评角度出发,剖析《耻》这部小说中所隐含的人物、情节和叙事原型主题。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文学作品使评论界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其中《耻》出版后引发了许多评论家的争论。本文探讨了评论家对《耻》的争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非白人的艰难处境和作者库切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的小说的<大地>,经过半个多世纪才由畅销小说成为经典之作,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除外在原因,如文人学者的推举,读者阅读、阐释、比较和判断外,最重要的还是它具有成为经典的本质特征,即经典性.在迄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仅有<大地>是描写中国农民命运和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这对我国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姓名:亨利克.显克维支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作者简介: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05年,凭借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完整再现基督教兴起的史诗巨著,是100多年来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籍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小说《耻》是对种族隔离制度解除后的南非的现状的关注,特别是剖析了白人在南非生存困境,本文从《耻》的简介入手,分析小说的宏大历史叙事风格,重点探讨了小说所设置的空间边缘化与人物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徐志鹏 《文教资料》2008,(21):29-30
库切的小说<耻>揭示了南非正在变革中的种族冲突.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从前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突出表现了白人在这一变革中所受到的冲击,并试图在主人公卢里的女儿露茜身上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她作为一个25岁的年轻女性来承担并化解这个冲突.  相似文献   

7.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一方面以微观政治为关注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耻》以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为视点,以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南非现状中种族隔离的瓦解这一历史现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后殖民主义者的困惑和无奈。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库切在《耻》中展示了南非白人卢里从幻想到现实,从冷漠到怜悯,从对抗到对话的转变。卢里多重身份的发展和蜕变,表现出库切赋予小说人物身上的对于实现消解父权中心、现代人重塑自我身份、人道主义复苏以及前白人殖民者与后殖民时期殖民地人民的对话与联接的诸多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边界"一词在文学领域素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隐喻意味,尤其在凸显文本与读者的边界互换性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经常涉及到此类问题,其作品的基调在于否定权威、消解绝对、容纳他者.库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慢人>把边界的后殖民主义隐喻理论运用于小说创作中,从小说中可以看出, 跨越边界的过程是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也是消解二元对立的过程,更是直面自身野蛮劣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凡 《现代语文》2007,(3):72-74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代表作《耻》的叙事结构,揭示小说主人公卢里这一白人殖民者后裔在南非遭遇的种种冲突的本质是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进而得出这部小说是对殖民主义“篡越”行为的批判,对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括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蟾宫折桂,成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风闻这一消息的全球各大媒体,开始关注起这个性格独特的南非作家。库切是一个喜欢独自生活的人,不愿抛头露面,他曾经在两次获得享有盛誉的Booker大奖后,拒绝去伦敦领奖。同样令人费解,虽然他被公认为南非最好的小说家,但是他作品的读者却很少,甚至在那些喜欢文学的人当中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但这一切并不妨碍瑞典文学院对他的尊敬之情,他们认为库切的小说“构思精妙,对话成熟,分析充满了智慧”。库切坚定地反对种族隔离政策及压迫,一直以他敏锐的笔触谴责人之于人的残酷,维护人类的自由与尊严。其代表作《耻》充分地展现他的这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库切凭借《耻》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不同空间的规划影响和推动了主要人物的身份建构,因为不同的空间实践,主要人物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塑。文章通过分析空间表征对南非后殖民社会中西方白人的身份危机问题的影响,旨在为殖民创伤修复提供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库切“突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有人,如学者李建军,作家王安忆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库切的作品根本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缺乏理想),库切并不是一个值得效法的大师,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又一次被戴在了一个三流作家的头上,应该可以找出一位比他更有资格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正>姓名: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获奖作品:《老虎!老虎!》获奖理由:其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作者简介: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凭作品《老虎!老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话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练,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更是无  相似文献   

17.
一本英文小说所能够获得的肯定与奖励,“耻”已囊括殆尽:1999年英国布克奖、1999年英联邦作家奖、1999年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小说奖提名、被评为1999年《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2003年,更因它的作者J.M.库切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一夜成为全世界文学爱好者追捧、风靡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日晚,瑞典文学院宣布,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荣获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经发布,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书店里库切的所有著作立即被抢购一空。一人获奖,两国自豪库切成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消息传出后,澳大利亚的文学界和其他社会公众纷纷表示,他们为此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库切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人更是喜悦万分。该大学的副校长詹姆士·麦克瓦表示:“当得知库切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我们感到万分激动。库切来到阿德莱德大学后,对我们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正>姓名:苏利.普吕多姆获奖作品:《孤独与深思》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表现出崇高的理想主义、艺术的完美性,是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结晶。作者简介: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1881年,普吕多姆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01年,他以《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的批评界巨擘圣.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着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普吕多姆早期的诗歌以  相似文献   

20.
南非作家J.M.库切因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而一举成名.其作品也揭开了人类多种文明间相互冲突的疮疤.本文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代表人物--白人和黑人的举止言行,说明在殖民者失去种族歧视权、失去统治权的社会里,白人对生活的失望和迷茫.殖民主义者在给被殖民主义者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致使其后代来为其过去的罪恶而赎罪.而黑人被殖民者本身所表现的行为是受白人殖民统治者种族压迫多年的本能的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种族隔离时代的巨大伤痛,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不会淡忘,更不会忘却,给南非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疮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