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此时,另一部分人也已经解决了核部件的理论和设计问题。1958年至1960年间,他们搜集了关于爆炸力学、中子传输、核反应和高温高压下的材料属性方面的大量数据。当苏联专家撤走时,同时所有带不回去的资料也被毁掉了。在以后的几个月中,邓稼先对极高温高压下的材料特性进行初步计算。到1960年底,邓稼先和手下的年轻人重新拿起计算器,在计算中逐~加入新的参数,最后取得了成功。在这9个月的反复之后,周光召开始验证第9次的 相似文献
4.
初生的新中国面临核威胁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投掷原子弹,美国就成了人类历史上惟一在战场上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于是,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原子弹引来的争议1960年11月,张爱萍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成功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转年,“大跃进”的恶果赫然显现。吃饭都成了问题,原子弹是不是要搞下去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到这一年的夏天,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两种意见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6.
7.
8.
《大科技.科学之谜》1998,(Z1)
美国向来以\"自由民主\"而著称世界,但是当一个爱国的华籍科学家无端遭受迫害,要求回到祖国时,却遭到当局的拒绝,并被软禁起来达5年之久。美国人决不放走他,因为他足以\"抵得上五个师。\"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中国人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1938年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两位著名科学家发现,用中子对铀原子核进行人工轰击,可使铀原子核发生裂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仅一个铀原子核就能产生出200兆伏特的能量。1939年初,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链式反应,即用一个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放出2至3个中子,再继续轰击使铀核继续裂变,如此循环往复,1公斤铀核的裂变在百分之一秒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有几百万度的高温和几十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这就是惊人的核裂变。但谁又会相信,揭开1公斤铀裂变能量的人,竟是当时科学最落后的… 相似文献
13.
14.
施牧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8,(9)
原子弹这个词对于我们太熟悉了。它的威力极大,曾经让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瞬间化为废墟。但是原子弹是如何制造的,我们只是了解一点它的制造原理:核燃料(例如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裂变,释放出能量和中子,释放出的中子进一步轰击核燃料,这种连锁反应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核燃料几乎同时释放能量,从而产生核爆炸。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科技.科学之谜》1998,(Z1)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深处,倏地出现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惊天动地的巨响和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中国终于拥有了原子弹。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到来,多少中国人呕心沥血,中国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工程叫“596工程”。这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密切相连。随着中苏分歧的扩大,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中止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中国马上在1959年7 月做出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 相似文献
19.
《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11)
<正>经常会有一些可怕的病毒在社会上流行,比如近几年曾经出现的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给人类社会带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最近的发现表明,我们可能低估了未知病毒的威胁。最近,科学家捕获了几百只果蝠,从它们身体上提取了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科学家找到了55种病毒,其中有50种病毒是以前从未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飞行活动的强度和规模越来越大,了解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因素已是飞行人员必备的技能。本文归纳了各种威胁飞行的气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成因、特点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