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总是位于国际主义的最前列。可以这么说,他们的兴趣与活动的首要受益人一直是发达世界的大学。有人认为,国际化使得发达国家的大学能够吸引并留住世界上最好的人才。在过去,这些机构培养的许多思想家认为,国际间的了解将终结全世界的冲突。虽然有的人会坚持说还没有实现,但是有的人则争辩说,通过联合国与其他区域性联盟的撮合,这些国际交流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日益密切的国际协作,而这些国际交流的起源则至少可以回溯到一百年前。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必须对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及其这次论坛的组织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邀请我作这次演讲。虽然我感受到邀请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必须承认我深感窘迫,尤其是今天要在与会的开放与远程教学领域的中坚人物面前发言就更是如此。我也许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中资格最浅的会员,也是第一次出席这次国际会议,但是我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将有更多的机会出席这样的会议。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这个世界以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繁荣,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健康长寿的活着,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也从来没有达到像现在这样的平均教育水平。但是,就绝对数字而言,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如此贫困的状态之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像现在这样死于原本可以预防的疾病,这个地球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面临威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人需要教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边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有:高等教育机构日益紧迫的国际化要求、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势以及全世界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这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就这一主题开展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每一方都试图就无边界教育的优点与推行无边界教育的成本作出评估。什么是无边界教育呢?“无边界教育”这个词是指跨越常规的时空和地域界线所提供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是考虑在当前的政策改革形势下,在新西兰出现的推动高等教育的新的“网络”范式,并就开放与远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谈一些看法。尽管新西兰的情况从某方面来说具有特殊性,我希望其内在的主题和问题是普遍的,从而可以为您的组织和管辖区域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给我指定的演讲题目是“远程教育机构管理新模式”。我不知道为什么给了我这样一个主题,可能是因为我当了很长时间校长的缘故吧。坦率而言,关于这一主题,在座的各位比我更懂,我很难讲出超过你们智慧的东西。但是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一个管理理论方面的专家,在这里我只是就我的一些管理智慧与大家分享。因此,关于如何理解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我只能就我的经验所及讨论一些问题。我不会过多聚焦于远程教育机构,因为管理远程教育机构与管理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第一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示出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远程开放教育伴随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既改进了传统教育的学习手段,更逐步发展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并将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盛情邀请,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位成员细致人微的工作,我都赞叹不已。在此,非常感谢你们如此出色的工作,同时与这样的团队及成员合作我感到非常愉快,而且常受益匪浅。我已有七八年的时间没有从事开放与远程学习领域的工作,但我确信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站在这里我感到有些不安,报告中的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相似文献   

9.
上海自1999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习型城市,以便让市民充分享受现代化教育与文化发展的成果。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和各位在这里分享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和体会。我的演讲将主要围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缘由、实践与探索,以及进一步的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对人的一生极其重要。中国古人曾这样比喻学习之益:“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儿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使人生充实快乐;学习,使生活更有意义;学习,使社会文明进步;学习,也使得城市变得更美好。学习中的城市,我们将共创机会、分享成功、充分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并重新审视了全球移民时代背景下的世界全民教育,旨在构建一个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教育平等的更为包容的世界全民教育途径.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国内和国际移民个案,对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的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发现在两国背景下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尽管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法面向所有的学龄儿童,但流动人口子女并没有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导致他们成为中国教育最边缘化的群体.加拿大个案则表明一些移民先前学习和工作经历在获得认可方面遇到挑战.应制定一个全面的、包容性的终身教育框架,来确保通过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及认可先前的学习和经验来满足青年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通过该比较分析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对2015年后世界全民教育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新方法与技术的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推进教师教育系统变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与相关远程教育实践问题入手,结合远程教育的本质与特征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对远程教育给教师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义与讨论.文章指出:远程教育能够为我国低成本、大规模地培养合格教师带来机会,促进教师教育在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并推进我国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而远程教育的成功应用需要应对认识与观念等五方面的挑战.本研究以期能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革为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照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当下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期待我们积极寻求对策,趋利避害,不断增强其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e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Video Conference Distance Learning pilot program was to use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exp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t an urban public high school. Through grant funding, students were able to enroll in Advanced Place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through an online learning provider. Using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he pilot program was thoroughly exam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sources of data such as surveys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interviews of program administrators, and the examination of student course documentation. The attrition rate was high at 61.9%. The combination of insufficient time for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lack of support for students, and poor communication was detrimental to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全球:开放与远程教育所面临的危险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十年以来,电子学习、远程学习技术,以及精细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支持服务等的发展表明,这些创新革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阶段.而且,全球化正在驱动国际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相互关联的方方面面,这又进一步表明电子学习(或者是远程、混合学习、分布式学习或过几周又会有新的术语)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确实,这只是刚刚开始(Olcott,2008,2008a).本文将探讨国际化、跨境高等教育、远程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有些评论可能会引起争论、有争议的.但生活就是这样!而且,这些评论直接针对学院和大学的校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就像杜鲁门所说的"责任到此,不能再推."  相似文献   

16.
《Open Learning》2013,28(3):287-29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lanning of student support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The factors discussed aris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the demands of academic programmes and courses,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he scale of the programm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These factors interact in complex ways, such that while none can be ignored, none can be given overall priority. The elements stand in tension with each other, requiring tradeoffs that between them represent the core management achievement in the design of such systems. Given the differences faced by planners in different setting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re can be no universal blueprint for the design of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The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ny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7.
由联合国教科组织、中国教科组织全委会和上海远程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政策制定国际培训班”于2003年11月2日至7日在上海开班。该述评重在分析联合国教科组织举办本次短训班的主旨,探究发展中国家的远程教育在世界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困境,强调教育政策制定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imperativ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South Africa are driven by its reinser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by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necessities of equity and redress after the years of colonialism, segregation and apartheid. It i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o find the discourse of lifelong learning infused into new policy documents. Utilizing Belanger's framework, which argues that lifelong learning is not a norm to prescribe but an empirical reality to analyze and reconstruct, the contexts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South Africa are surveyed by focusing in on the state of initial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framework, which acknowledges the daily lived realities of women and men, is a helpful way of retaining an holistic and integrated vis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its humanistic, democratic goals.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South Africa to deepen for more than a small group of well-educated, mainly urban, formally employed peopl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initial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all the people will have to be improved. If this does not happen, then at least two polarized 'lifelong educations' will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