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由“资本市场”、“银行体系”和“收购目标”共同构成的国际化“收购三角”里,由于各地区法例与监管制度的不同,使得任何一方的内部监管都将面临着来自外部信息缺失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2.
江泓 《河北广播》2006,(4):56-57
频道内部的年轻同事一直叫我“江老师”,开始不过是新来的实习生刚出校门见谁都叫“老师”的习惯使然,可后来真叫出了一些“好为人师”的坏脾气恐怕也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后悔,多少人不服气?不知道,反正一日为师,就要自觉把“传帮带”的工夫做到位,这却是我所奉行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内部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是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地说,是新闻自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时间观念上来说,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有“先”“后”之分;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来讲,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又有“外”“内”之分。这里的“先”“后”、“外”“内”只是相对而言的。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使内部新闻自由有了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章易 《档案天地》2006,(3):10-11
红队,即“红色恐怖队”之简称,是临时中央局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成立的镇压叛徒、营救人民的一支武装队伍。在特科内部,红队又称为“打狗队”。顾名思义,这个科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镇压叛徒,震慑敌人,这是一支精锐的小型武装部队,许多次深入敌巢,营救过党的高级领导。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过去工人纠察队的骨干,参加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还有些来自北伐军,都有过战斗的经历,其中有不少人是神枪手或爆破能手。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宝鸡日报社在总结1998年工作时,公布了一个分局外人颇感吃惊的数字;全年对各类差错罚款1337o元。据统计,该报社全年共出具罚款通知单1147张.受罚422N4。受罚者当中,有记者、编辑,有部主任、校对人员。一月内.受罚最少的5元,最多的ZOO余元。多年来,这家报社从领导到各个岗位的职工,都坚持层层把关,在编采的各个环节上.他们都订出了严格细致的奖罚制度,共达2O0多款。对内,该报设立“第一读者”,即内部审读员,专门挑错;对外,实行挑错有奖制度.“乐于花钱买批评”。一旦发现错误,编辑部即开出“差错事故单”,…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6,(1)
话说报刊市场一大“怪”文丁夫民谚云:“文化市场一大怪,内部报刊公开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然而,这个“大怪”隐伏着一种可怕的后果——导致报刊管理走向无序!国家对内部报刊管理有一系列明文规定,如新闻出版单位不得刊...  相似文献   

7.
内部科技期刊办刊模式刍议沈阳市医学信息中心王娟内部科技期刊是本地区、本行业多年来科技工作发展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当前几乎所有内刊都面临着上级拨款愈来愈少,各种开支却愈来愈大的局面。办刊人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等、靠、要”的做法,多方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8.
曾虹 《声屏世界》2007,(5):48-49
现在很多电台,从国家电台到地区电台,都设置了怀旧音乐节目,比如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有“世纪音乐盒”,天津电台有“老歌听不完”,楚天音乐台有“恋旧品味”,沈阳音乐台有“流行经典”、“流金岁月”,江西电台有“时光流转”、“真情岁月”,南昌地区性电台“青山湖之声”有“留声地带”等都打着“怀旧重温”的标志,“怀旧音乐”已经构成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最近新闻界内部有两件事,可以被认为是悄悄发生的重大变革。有论说,“这种变革极具震动性、渗透性,其影响将十分深远”;还有论认为,“这一变化非常重要,甚至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本次向全国“两会”派出了20多名记(包括1名评论员),其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于《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所有的前方采访稿件都在集团内部报刊上共享。在报道的行政组织上,整个采访团队由集团统一安排;而具体的报道内容和规划以及后方的编辑仍由各报自行负责。此外,与旗下南方网进行的“报网互动”是南方报业今年“两会”报道的新型模式。无论报纸还是网媒,尽管各自都有独有的特质,但南方报业的下属媒体仍然在“两会”报道中集中体现出共有的、可以归纳为“南方理想”的新闻气质。亦即在“两会”这一报道平台上,利用密集的议程设置,诸如房价、医改、股市、死刑复核等主题——一如既往地追问社会公正与公平、个人的时代遭遇和感受、施政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禹建强 《新闻记者》2005,(11):31-33
报业走向市场后,外部竞争加剧。各报相互之间的竞争激活了报社内部管理,报社管理者把竞争的压力转移到报社内部。打破了原来的“大锅饭”式的报酬分配制度,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按“绩”分配。目前,几乎所有报社都设置员工的绩效评价标准,对他们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建立了绩效工资制。虽然量化的标准形形色色.基本上都按分计酬,“分”成了员工的“命根”。  相似文献   

12.
隋冬 《新闻知识》2001,(3):48-48
自 1998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内部报刊后,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报纸,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改为“内部资料”保存下来了。有的大型企业还将企业报改为日报,有的改印彩报,还有的扩版增刊,由过去的半月报、月报改为周报、周二报等。这说明,无论从企业领导、机关,还是职工群众,仍然需要自己的报纸,这就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   但凡事都具有双重性,企业报扩版增期自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稿荒”的矛盾在相当多的企业报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报定编有限,像笔者所在的这张本月报、报社定员仅两人,且编、摄、采、发、投等等全权总…  相似文献   

13.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新闻单位差不多都办有自己的内部刊物,并且都规定了一定的阅读范围和对象。像新华社有《内部参考》,人是日报社有《情况汇编》、湖北日报社、省电台有《内部参考》、长江日报社也有《内部参考》等等,我这里妄下定义,将新闻单位所办内部刊物统称“新闻内参”。下面联系编辑实际就新闻内参的特点和作用,谈点愚见。 首先,新闻内参要突出一个“新”字。人们往往把报纸称之为新闻纸,意即报纸上满是新闻。新闻内参上刊载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正是不宜公开或暂时不便公开在报纸上发表的内容,故此新闻内参同样离不开新闻性。否则,它就不成其为“新闻内参”。如荆门市民政局刘义银和钱红祥同志写的《社团“私营化”问题不容忽视》一稿,我们阅后发现作者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提出了社团“私营化”这个新问题,并以不足1000字的篇幅,阐明了社团“私营化”的特征和危害。我们及时编发后,很快引起中央新闻单位和有关领导的关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予以转载,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奇葆、刘济民等同志都  相似文献   

14.
新闻也应该“打假”马录,陈敏“打假”是群众不堪忍受“假冒伪劣”产品之苦发出的呼声。但“假冒伪劣”现在甚至感染到经济之外的方方面面,就连著名的“质量万里行”也有了被假冒的历史。在我们新闻界内部,也有形形色色的“假”应该打。主要是以“真实”做挡箭牌,以假...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7,(11X):23-2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本刊物办的是否成功,最终是由发行环境来决定的。除了党报党刊受到邮政渠道发行保障,一些行业刊物有行业“保障”外,绝大多数期刊都要面向市场生存。目前期刊发行市场的现状是主渠道和民营渠道并存,各自设置门槛,内部互为壁垒。  相似文献   

16.
自《我们,我们——80后 的盛宴》出版以来, “80后”的作品选集日见其多。但 何谓“80后”?这是一个很不确定 而显得宽泛模糊的概念。从文学 的角度来看,“80后”应当是出生 在1980年以后的文学青年的集合 体。但并非所有的出生于1980年 以后的文学青年都承认自己是 “80后”,何况一向被称作“80 后”的代表人物最近也纷纷倒 戈,要退出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如果说“80后”的出 现不是文学现象,而是文化现象, 那么“80后”纷纷拒绝“80后”这 个“肮脏的标签”,倒是发生在 “80后”内部的一个文学现象,如 同“80后”内部出现偶像派、实力 派之争一样同属文学现象。这两 个文学现象,是“80后”群体发育 到一定阶段后的重新整合,这也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答问(二)苏培成六、《标点符号用法》规定:“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请问:什么是“一般性停顿”?我们在前面说过,句内点号有四种,就是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其中顿号、分号和冒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某种特定结构中间的停顿。具体地说,就是:顿...  相似文献   

18.
两个部级单位将“内部争议”公开化。让民众知情和判断,当是决策民主化、行政法制化背景下的磊落之举。各方都为推动建设透明、法治、现代的政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翟卞 《编辑学报》2007,19(3):214-214
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颁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中曾将期刊的概念界定为:“本规定所称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并按照期刊持有的是“国内统一刊号”还是“内部报刊准印证”,将期刊区分为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相似文献   

20.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