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指春秋,已近三千年。三千年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春秋的马蹄声远了,秦汉的明月暗淡了,隋唐的宫殿成灰了,明清的自信消失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岁月的风化下,慢慢地褪色,剥落……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加清晰.我们的心被震撼、被感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联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总体感受“迷人”。  相似文献   

3.
湖南的张家界是驰誉中外的自然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原因何在?因为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实在太迷人了。课文以"迷人的张家界"为题,不仅点明了描写对象,而且揭示了题眼,提炼出"迷人"二字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4.
1920年,中国教育部颁布政令: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要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这是白话文运动的首捷。胡适博士的《中国文艺复兴》一文的题目有早熟之嫌,而在那篇文章单调的字里行间,人们能了解到这场运动简短而狂热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有成就辉煌的唐诗与宋诗横亘于前,集大成的清诗辉映于后,明诗的文学史地位似乎一向不为世人所重,但明诗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笔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则无庸质疑。本文试从明代政治、明诗特色及其流派、明诗的文化品格、明诗有关分期的诸家说法以及选注、选译明诗等有关问题出发,分别加以鸟瞰式论述,以宏观把握的方式论述了明诗的研究价值与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第一篇美之诞生 ——爱琴海:美在西方最初的摇篮 打开世界地图,即便是对地理方位很不敏感的人,找到“地中海”都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是片每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有着灿烂阳光,从还没有被命名就被欧洲人当作世界中心的水域,在它周围,是南欧、北非和西亚。  相似文献   

7.
诗人田禾的诗集《野葵花》集中地展示了广大人民在苦难生活中的坚韧与美丽。对故土、对乡村、对广大农民生存状态的深情歌唱,表现出了诗人田禾执着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诗歌中"原初语言"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欢乐屋?在很多人的心里,所谓的"欢乐屋"可能是游乐场、肯德基、公园,等等。我则不然,如果你问我的"欢乐屋"是什么,"书",就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最近,我在自己的"欢乐屋"里读曹文轩先生写的《青铜葵花》,书中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很值得大家去看。这本书的书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一位叫青铜,另一位叫葵花;第二层含义是女主人公葵花的爸爸是一  相似文献   

9.
10.
学术界对“中国新诗派”认识及命名的混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对40年代未两个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分析与研究,从源头上认识“中国新诗派”的发轫与形成。“中国新诗派”不同于其他流派,它是因诗歌艺术客观上的趋同而被后人追认的文学流派,是“自觉”的现代主义促成了“不自觉”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1.
笔者积多年阅览之所得,将自以为精悍实用、富有创见的教研论文剪辑成册。再读了几遍,便写了些心得。整理出来,权当序言之类的东西抄了上去。几位教友看过,竞说“对症”、“合时”,便怂恿我投稿了。之所以要将这类教研论文名之为“短平快型”,并非去赶经济建设项目的时髦,而是的确感到在当代教育论坛上,不乏篇幅短、取材平、出手快  相似文献   

12.
(适合五年级)读物分析《青铜葵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讲述了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他们在苦难中一起长大,却又分离。这部作品,将美写得极致,将爱写得真挚,将苦难写得深刻,读来让人心潮膨湃、激动不已。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意欲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让孩子们明白:要正视苦难,尊敬苦难,面对苦难时要拥有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这样长大后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学生分析《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学生很爱读这样的作品。金黄的葵花田、茫茫的芦苇荡、晶莹的冰项链、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依的纯真友情……无不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 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 《关雎》 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 《关雎》 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 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歌成了严肃的伦理教材.从两汉"《诗》作经读",经魏晋"文的自觉",到两宋以及明清强调"《诗》 作诗读",《关雎》 逐渐恢复原初的情诗面貌.现代接受者从纯文学观念出发,一致把 《关雎》视为男欢女悦的情歌.纵观《关雎》三千年接受史,这是一部由"《诗》作经读"到"《诗》作诗读",亦诗亦经、亦经亦诗,审美与教化双线演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诗评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嬗变史.从阐释学看,诗与诗的阐释都是传统的构成部分.今天,当人们超越了伦理主义与审美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同情的理解看待诗教传统,完整认识《关雎》以及《诗经》在历史上"诗"与"经"的双重身份和双重影响,又引起了当代接受者的新思考.由此,从孔子到今天,《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形成一个审美之圆.  相似文献   

14.
《胡杨三千年》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佳作。作者采用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手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写就了一篇昂扬而深刻的美文。作者开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叙述钟情于胡杨的原因,像是在叙述一位成功人士悲苦的身世。它出生的卑贱,长相的丑陋,环境的恶劣,一切客观存在的条件,都是那样惨不忍睹,根本无法与柏树、银杏相比,然而它却造就了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更让人敬佩的,是它不为恶劣的客观条件所限,创造了几个“第一”,特别是对人类的贡献最大这一条,尤其令人起敬。只知奉献,没有索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相似文献   

15.
陈金花 《文教资料》2010,(11):20-22
小说《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部力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试图从人性美、悲剧快感两个方面探究《青铜葵花》的撼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从小失去妈妈的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到农村生活,认识了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葵花爸爸意外死亡后,无依无靠的她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即是“求通”的学问。“去塞求通”是近代先贤们的思想结晶。中国远古就有求谏纳谤的传统,然后来言行一致地追随效仿者却寥寥无几。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既有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辉煌,又有需涤荡更新的深厚积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去塞求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播史上最深刻的“去塞求通”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导言”,是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中国通史”课所用教材《中国古代史纲》的“导言”。在这个“导言”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由来,也就是“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中国古人类问题;二是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这两项内容都不属于中国古代史本身,但又都与中国古代史有密切关系,必须在讲授中国古代史之前讲清楚,因之就将这两项内容归入“导言”中。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中国,似乎问题不很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不甚关心这个问题;而且由于唯物主义的影响较大,“上帝造人”之说并无基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革命史》导言课的思考杨云芝,朱虹近年来,史学界对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方法、原则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但作为这门课教学全过程的起点——导言课的地位、作用及内容,研究的都很少,而且不重视导言课的讲授,讲授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导言...  相似文献   

20.
小马 《初中生》2014,(2):38-41
正【导言】余秋雨(1946—):著名文化史学者、作家、艺术理论家。其文化题材散文集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极为畅销。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等。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借我一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