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故事是真的。张爱玲像一个不太会讲故事的人,因为对自己的故事不自信,之前要斩钉截铁地吆喝一声。我们经常对什么样的故事产生怀疑?离奇而荒诞的。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叫人司空见惯?为爱痴迷  相似文献   

2.
孙智正 《初中生》2009,(5):41-44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1943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1995年她在美国逝世。  相似文献   

3.
[原文]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通译为瓦格纳,德国作曲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歌曲创作,代表作有<尼伯龙根指环>等)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刻画等方面分析雪利·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抽彩》 ,告诉人们一个震撼而又难以置信的残忍故事 ,揭示了传统陋习———迷信给人们带来的可怕后果。  相似文献   

5.
欧·亨利的爱情小说,构思巧妙,叙述诙谐,结局出人意料,常常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阅读享受。在《爱情迷幻药》中,欧·亨利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修辞手法的使用以及人物的结局对比方面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他通过描写纽约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对爱情的无奈与无助,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让读者在欣赏精彩文本的同时,体会他笔下的"底层的温情","平凡的高贵"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采用Leech和Short所提出的一种文体分析模式即: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和句间照应,来分析《绳》这篇聚焦婚姻生活的精品,从而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的选择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心现实与写实的作家作品所在居多,这从“新文学”的文艺指导思想上看,似乎是因为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缘故。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在于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人民大众尤其是农民与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酿成的推动着这样的文艺观念和文学创伤: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将作家的情感与笔墨落实在对他们的同情与描写上面。用茅盾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社会内兵荒屡见,人人感着生活不安的苦痛,真可以说是‘乱世’了,反映这时代的创伤应该怎样的悲惨动人啊”,由此他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在被迫害的国度里更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9.
一、苍凉《传奇》1939年,18岁的张爱玲以《天才梦》亮丽的色调,尖新奇警的设喻,清鲜脱俗的文风显露了其过人的秉赋和早熟的聪慧,而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的相继出炉,让22岁的张爱玲"一夜之间红遍上海",张的小说,一时人人争诵,佳评如潮。《传奇》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小说16篇。1.幻灭悲情张爱玲曾这样议论《金瓶梅》、《红楼梦》:"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陈志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深深地吸引了我。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以文本为依托,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厚”与“薄”的舞动中形成言语能力,接受情感熏陶,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工具和人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不禁令人驻足观望,凝神沉思。  相似文献   

12.
谈张爱玲散文《爱》的艺术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散《爱》以语言层面、叙述视角、内容结构、象征意蕴的空白,创造了含蓄而丰厚的美学氛围,强烈的激发了读的审美情感,取得了与“多情惟有庭前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一样的艺术效果,营构含蓄、淡雅的可以“品”的审美形式,唤起读的审美“交感”。  相似文献   

13.
王晓玲 《学语文》2007,(3):5-35,38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以四十年代初战乱连连的旧上海为背景,叙述了被封锁的电车车厢内上演的一幕凡俗人生风景图。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起来显得漫不经心,简简单单,然而经过作者卓越的艺术穿透力,却变的精致而又细腻。  相似文献   

14.
萧乾的《昙》中的主人公传达和代表着作家早年生活中那难以抹去的隐痛、对家对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以及这爱恨交织下的少年沉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刘昊 《华章》2011,(17)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选用的则是普通生活中的细小琐事、平凡素材.但作者善于以平常的小事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从而能够在有限的场景里极自然地推出生活中最深刻的真实,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达到对于合乎人性的真善美则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违丑恶行径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与批判的创作目的.本文通过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赏析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理查德.康乃尔的短篇小说《最危险的猎物》是一篇以情节描写为主线的代表作。故事涵盖了优秀短篇小说所有的冲突形式,即:体力、激情、智慧以及道德方面的冲突。本文旨在对其情节进行分析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文学界已经惯用"物欲膨胀"、"人性扭曲"来解读《金锁记》中的人物悲剧;"金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金钱枷锁"、"物质牢笼"的象征指代。然而,在借助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认真审视人类心灵底层的精神需求,尤其是情感需要之后,"金锁"的深层意指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真正困死七巧等人的是不能去爱的无力感,是无法被爱的孤独无望。本文将借助《爱的艺术》从爱的理论切入,从心灵揭秘、灵魂自省的角度重新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8.
以文学空间学视角细读故事文本,可以发现在《爱》的故事文本中,并不熟悉中国乡村的张爱玲巧妙地借用了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资源,利用古今依然相通的文学想象共同体,构建出现代乡村情感空间,实现了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其中的叙述采用了她偏爱的参差对照手法,也蕴含了她一贯的价值取向,即在乱世中对人生安稳与和谐的追求。从文学空间学意义上看,《爱》这个故事既是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那样聚集了空间中所有点的一个点,是后来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也是浓缩了张爱玲写作技艺的一个点。所以,张爱玲关于"爱"的体认与书写,既不真实但也并非虚假,而是处于真实与虚构之外的第三空间。这可能恰恰是张爱玲《爱》的真正价值以及这个短小的故事如此受读者喜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偶然读到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我不禁为她精辟形象的比喻、绝妙精彩的语言、孤傲张扬的个性、对世事深刻的洞察、对人性独到的见解而惊诧,只觉得她的作品风格不同于任何一位作家,给你的感觉如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见到热带风光,有说不出的新鲜与惊喜,不由得被她的文字所深深折服。《天才梦》是她19岁时在《西风》杂志的征文赛中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尔不群的才华,使她在文坛崭露头角,一些人还把它视为张爱玲的处女作。张爱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尽言自己,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