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北方文学家族既有宋金世家,更多新兴家族,尤其是蒙古、色目家族,他们共同构建了元代文学。北方文学家族成员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主体,参与和高丽、安南文人的域外交流,歌咏域外风物。他们是西域诗、上京纪行诗的倡导者,更对新兴的元曲贡献巨大。作为典型代表,北方文学家族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历史上众多的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家群体中,其家族新城王氏作为后起之秀,注重文化传承,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其中就有影响全国文坛的一代宗师王士稹。新城王氏作家群具有作家人数多,作品质量高,作家作品影响大的特点,是明清山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对山东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巨野博物馆保存有一组元代金饰品,这组金饰品包含有金簪、镶嵌宝石的金戒指、金耳环和金钱,此外还有一个嵌宝石掐丝金饰件和一对金十字架,金十字架形制与景教的教徽形象一致。这些文物出土于元代时期的一个墓群中,墓地现存石像生、汉文墓碑等,墓穴与棺椁也为同时代的传统形制。根据出土碑刻与县志等相关记载,墓葬属于元代济宁路达鲁花赤按檀不花家族,其家族有着信奉景教的传统,特别是嵌宝石掐丝金饰件与景教教徽同时出现在一个墓穴中,为我们解读这一类金饰品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景教是典型的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外来宗教,其与中华文化结合之深,在按檀不花家族身上体现地尤为显著,显示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气度。  相似文献   

5.
辽代学习汉语的契丹人很多,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双语学习现象。其中,耶律倍皇室家族不仅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翻译,而且创作了出大量的汉语文学作品。耶律倍家族的汉语创作可大致分为辽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以中期的汉语文学创作为最盛,集中表现为诗文的结集和家族女性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在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上,有众多的文学家掌握双语,精通多种语言,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翻译了许多著作,为维吾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试图对维吾尔古典文学史上的双语作家及双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后期,全州龙水出现了一个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蒋氏家族通过以德为先、重视教育、经世致用和笃学力行的家风作用于家族文学创作者的知识构成、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以此来影响文学作品的生成;通过家族后人对尚理学、主平实、以忠君爱国忧民为内核的家学的“敬仰”与“责任感”形成传承的内动力,因而在文学创作中继其统,守其业,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学;通过与文学家族联姻为知识女性教育子女、文学家族成员之间进行往来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文学家族成员的文学修养、并为他们提供创作素材,促进家族文学作品的产生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扩廓帖木儿的族源、本名与汉姓党宝海元代名将察罕帖木儿外甥兼养子扩廓帖木儿,在元末政治中的地位恐怕在察罕帖木儿之上。在察罕死后,扩廓帖木儿继承了原班人马,成为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人物,击败另一重要军阀孛罗帖木儿,一度把持朝政,受封河南王。元朝灭亡后,他出...  相似文献   

9.
14世纪末15世纪初,伊斯兰文明终于挣脱蒙古贵族一百多年统治的桎梏。在与草原文明融合的新基础上刻划出了中亚历史上光彩熠熠的一笔。史称“中亚复兴”。对它出现的原因,国内外史学界都少有专论,本文拟对此作点粗浅的探索。一、中亚复兴的历史需要为自己造就了帖木儿 14世纪末,中亚出现了一个可与成吉思汗媲美的人物——帖木儿。在他的统治之下,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将中亚引入了一个复兴的历史阶段。他的出现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催化剂。帖木儿的家族属于巴鲁刺思部,跟着成吉思汗来到伊朗。但到帖木儿父亲时,虽还拥有异密的称号,但已  相似文献   

10.
周淑舫教授的新著《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不但科学严谨地提出"六朝东山谢氏家族"全新的学术观点,而且系统地阐释了六朝东山谢氏家族文学生产的宏大规模与创作成就,"咏絮才女"谢道韫更是家族文学生产的一道亮丽风景。其家族以显赫的文学功业彪炳历史,与"谢庭咏雪"诲导出现的众多神童分不开,不拘一格的林下风更对后世有着绵远影响,从唐诗宋词乃至清人以其为题材而创作的大量作品,折射出六朝东山谢氏家族的文学活力,进而显现该部学术著作是一部关于家族文学研究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中亚帖木儿帝国(1370-1507)是中亚历史上的重要游牧帝国之一。现以《巴布尔回忆录》一书为基础,分析帖木儿朝王室的婚姻状况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一个方面探讨帖木儿朝家族兴衰史,进而分析帖木儿朝王室的婚姻制度与它的家族和王朝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元代江西文学是古代区域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来,元代江西文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文献的整理、作家生平考证、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以往的研究中,江西文学的整体研究仍十分薄弱,个案的研究也多局限于著名的作家.因此,个案研究的面要拓宽,整体研究更需加强.还有,家族文学、群体文学、多视角的探讨是今后元代江西文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末15世纪初,伊斯兰文明终于挣脱蒙古贵族一百多年统治的桎梏,在与草原文明融合的新基础上刻划出了中亚历史上光彩熠熠的一笔。史称“中亚复兴”。对它出现的原因,国内外史学界都少有专论,本文拟对此作点粗浅的探索。一、中亚复兴的历史需要为自己造就了帖木儿 14世纪末,中亚出现了一个可与成吉思汗媲美的人物——帖木儿。在他的统治之下,崛起的帖木儿帝国将中亚引入了一个复兴的历史阶段。他的出现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催化剂。帖木儿的家族属于巴鲁刺思部,跟着成吉思汗来到伊朗。但到帖木儿父亲时,虽还拥有异密的称号,但已与这个部落“没有紧密的亲戚关系”。家道也中衰,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有女性文人群体出现的文学家族,其中以江南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这与环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共有35个文学家族出现了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以家族为依托,在家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之下成长,创作了诸多文学作品,其中以诗、词为主。明清家族女性开始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唱和,与家族外的文人进行交往,扩展了她们文学生活的范围。并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之下,出版了诸多女性文学作品集,使家族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环太湖地区家族女性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太湖地区整个人文空间的形成,对整个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元魏氏夫人墓志铭是近年皖北元代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它的出土为考证元代状元李黼的籍贯与家族世系、确认元代工部尚书李守中家族墓地的位置与布局、校勘李守中墓志铭自元代以来传抄刊印之讹谬、梳理阜阳颍州西湖变迁史、研究元末刘福通红巾军破颍之役、解决皖北元史文献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证史”、“校史”、“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里阿沙不花家族是元代著名的色目人官僚家族。该家族的社会网络主要以官僚为主,兼有士人、乡里及宗教人士等。其通婚对象集中于蒙古和色目人贵族官僚。在丧祭、信仰、礼俗等文化表现上,在保留某些原有信仰习俗的同时,又兼具汉化和蒙古化的倾向。这显然与其怯薛背景、原有文化状况、生活环境变迁及其较高的政治地位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时期,柘城陈氏家族历史厚重,声势煊赫,支脉繁衍,家族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以元代著名文人陈思济为代表的陈氏文人群。但陈氏文人群的诗文作品多已亡佚,很难对其创作实绩作出客观评价,只能通过他们的生平、著述考述来了解柘城陈氏家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崛起漠北,西域部落乃蛮为其所灭,部分乃蛮遗民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其中"答禄氏"定居在河南,答禄与权成为中国文学史唯一的乃蛮籍双语诗人。元明之际,答禄与权在两朝的文坛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双语文学史、西域人华化等研究角度,结合在其家族聚落地——河南洛宁的实地调研,对乃蛮诗人答禄与权作了专题研究。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第一套l填空题 1)最能显示元代文学创作成就和独特风貌的是_,它通常是对元代_和_的合称。 2)元代文学中,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地位并重的是 3)元代比较重要的诗人和词人有_、虞集、_、杨维祯、萨都刺等。 4)元杂剧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杂剧是在_和_的基础上,吸取宋金_的曲调组合方式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样式。 5)元代杂剧的发展一般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一1307)划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今北京市)等地;后期活动中心南移至_。 6)元代杂剧前期重要作家有_、_、白朴、马致远等;后期作家重要的有_等。 7)元杂剧前期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在南朝正史的记载中,有一种十分明显的现象,即南朝士族中,尤其是武将出身的士族在崇尚文学的时风感染下,逐渐向文士家族转变,如到氏、张氏、沈氏、柳氏等,同时南朝帝王本身的形象转变也是一个实证.帝王与宗室对文学的提倡促成了文学兴盛,但也造成时人鄙视武风、不堪武职的习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