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中国德育》2007,2(1):85-86
春风习习,暖意融融。午饭后,我和孩子们手拉着手到离学校不远的田野散步。一路上,孩子们蹦蹦跳跳,又唱又笑,好不快活。  相似文献   

2.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呵护,在学校有老师关爱,因此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感情脆弱,有的情绪偏执等。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同学间因为一些小事闹不和.甚至行为过激的现象。一些小事看似平常,却反映出了孩子们极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小事,如不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研究》2007,(2):53-54
问:我的孩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学了才回到我们身边。现在孩子已经要小学毕业了,但还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就更不要提做家务事了。因为家里和学校比较远,上中学后就要住较了,我担心他无法照顾自己,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应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要弄清楚你的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东西、技能或者促使孩子学到这些东西,你可以让孩子充当一次老师。  相似文献   

6.
衢州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女儿被父母宠惯了,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在她那里就成了天大的事。为此,她经常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今天不想理这个同学,明天不想和那个人讲话。这么小的孩子和同学之间能有多大的矛盾呀?但我应该怎样帮助她,让她学会和同学交往,学会化解矛盾,不要总是斤斤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  相似文献   

7.
黄:从现在孩子的日常言行来看,我发觉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在他们看来,父母、老师、同学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  相似文献   

8.
很少有孩子不对学校、家庭、父母的过去感到好奇的,但大多数孩子却又不喜欢听老师、父母讲校史、家史,讲父母的成长史,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杨扬其人杨扬是个精力充沛的二年级男孩子,个性外向,粗枝大叶,很贪玩,缺乏自我克制能力,上课经常走神,常会不守纪律,有时还要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比如坐在靠墙的座位时,上课把墙上的石灰挖下来玩,弄得墙壁斑  相似文献   

10.
黄秋生 《家庭教育》2008,(11):12-13
温州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这学期上小学三年级,学习还可以,可能是在家里太受宠爱的原因。养成了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毛病,尤其是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因此很多同学对他有意见。请问。我该怎样让孩子变得热情大方,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呢?”  相似文献   

11.
看了这一期的几篇博客,细心的读者也许感到奇怪,上一期才刊登了肖华老师的一篇博客,这一期怎么又选了他的,而且是连续的三篇?难道编辑和这个“安徽铜陵四中肖华”有什么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浙江苍南一位读者来电问:“可能是因为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总是批评他,我发现,儿子现在和我的话少多了,尤其是学校有什么事情更不愿意和我讲,只和他爸爸讲。请问,我该怎样让孩子继续和我讲自己的心里话呢?”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3,(12):56-56
九月底,光明老师应邀去安徽宁国为三百余位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现场的互动中,光明老师回答了十余个问题,仍然有不少没来得及解答。今天在这说说吧。有家长说:“我在家看着他写(作业),他就写,我一离开,他就不写了,就玩。”  相似文献   

14.
金战 《家长》2011,(8):54-55
李女士的儿子各方面表现一直不错,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是上高中后见到有同学玩MP5,就缠着也要  相似文献   

15.
自打上学,就在老师关爱中长大,老师那谆谆的教诲,精妙的语言,慈爱庄重威严的形象,那举手投足令我神奇地羡慕。中学毕业后竟情有独钟地选择了上师范。初次掂量三十七块九毛六分钱,足足使我兴奋了好些日子,把这初春的阳光双手捧给辛苦劳作的爸妈,让他们从心底自豪一回,儿子已长大,这是他们十几年来拉扯的希望和喜悦啊!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构建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使幼儿逐步培养起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11,(11):12-13
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马虎的毛病,如:考试时列完算式,忘记把答案写上去了;上学去,带了10支铅笔,回到家就只剩下了4支……为什么孩子会这么马虎?为什么父母用心地纠正了很多次都不奏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马虎?为此,我们来到建德市明珠小学,和该校的老师、家长共同探讨孩子“马虎”的话题,很多家长献计献策,讲述了他们应对的良方。现摘取其中的一部分,和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8.
杨永龙 《家长》2014,(2):42-43
老师:您好!我和先生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我们有一个6岁的男孩。我知道我们夫妻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造成伤害。实际上在我们半年前分居时,孩子就出现了轻度抑郁,经常无意识地叹气。我想只要尽量让他开心起来就好了,可是情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后来我带他去医院看了中医。  相似文献   

19.
姚志水 《家庭教育》2009,(12):10-11
绍兴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坐不住板凳。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还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下课的时候和同学推来搡去,惹得老师经常告他的状。有人说我的孩子是多动症,我不相信。那我该怎样教育他,才能纠正他的好动甚至多动的毛病呢?”  相似文献   

20.
李迪 《教育文汇》2006,(10):60-61
孩子,你笑一笑,好吗?你对老师笑一笑,对同学笑一笑,对妈妈笑一笑,对自己笑一笑,你的心情会开朗起来,你的世界会美丽起来的。为什么总是紧皱眉头?为什么总是冷漠孤傲?你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你是将来的幼儿教师,你笑一笑,会平添妩媚;你笑一笑,会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