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凤玲 《湖北教育》2001,(11):32-33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的确,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几次习作是不够的。因此,根据我们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多触角的作文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课文为凭借,以课外阅读为补充,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小练笔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可见,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进行适当有效地"随堂化练笔"。  相似文献   

4.
韩艳 《现代语文》2013,(8):132-133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写作例文。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意操作策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良性互动,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赢。有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  相似文献   

5.
课堂小练笔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小练笔随机进行,可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些年来,我始终紧扣在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这条线上,保证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多年来,每一次练笔,都收获着惊喜。  相似文献   

6.
阚静 《小学生》2013,(1):17-17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治疗学生的各种习作病……是每位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一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小练笔的优点: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把情感及时写下来的作用,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厚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学生的作文负担,淡化写作难点,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课堂小练笔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是一遇到单元习作训练时,多数学生却没有了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和课文阅读中的小练笔脱节了,毫无个性。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我进行了单元整合,从单元整体出发,寻找一系列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力求发挥随文小练笔的最大功效,为单元习作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素材,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随文练笔培养了学生想写的意识,激发了学生乐写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会写善写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来的课堂小练笔教学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小练笔这种新的读写结合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形式经常在语文课堂中出现。那么,怎样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学生练得适时、练出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衔接生活,有话可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是写作的一种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笔者观摩了同年级组教师执教的《烟台的海》一文,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我们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一、模仿教材语言练笔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使这条经验发扬光大?笔者以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进行不拘形式的练笔,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作文表现出来,学生感到心中有物,自然下笔如有神。在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尝试,呈现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安排得当,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语言,培养语感,还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何做到“巧”安排,而不是“贴标签”?这就要求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找准读写结合的生长点。笔者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时,紧扣文中“等”、“钉”、“硬”三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小练笔中存在失真、失时、失效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草根性习作"的理念,将小练笔作为基础的、根本的习作,并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养料,读中悟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基于以上理念,教师要深入文本内核,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运用多种策略,如盘活教材,迁移运用;挖掘文本,填补空白;情感激发,有感而发等方法,坚持不懈,将习作之根深深扎入学生的心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相似文献   

15.
张颖  杨成云 《考试》2014,(11):23-25
<正>因文而异,随文练笔,让学生写自己所思所想,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作文教学,它没有烦琐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把对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款款流淌于纸上,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读"得透。随文练笔,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是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说话和读写结合训练由于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几乎达到无课  相似文献   

19.
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安排课堂练笔,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关键在于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耍巧妙安排课堂练笔,并注意练笔内容的选择和练笔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勤于练笔、乐于练笔,使其写作水平能切实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由仿到创;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易于做到生活积累与已有语言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课内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熔读、思、写于一炉,达到融会贯通、即时指导、多练多写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课内小练笔为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