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迷糊,小迷糊……”是谁在喊小迷糊呀,小迷糊揉揉眼睛, 只见四个方头方脑的家伙,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小迷糊好奇地问:“你们是谁呀?”“是谁?”其中一个说,“我们是‘平静’‘冷静’‘恬静’‘安静’四兄弟呀。”“哦,你们找我有事吗?”“怎么没事?小迷糊,你看你是怎么运用我们的。”说着,四兄弟拿出了一张纸,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3.
“起句现‘凤头’,收篇有‘豹尾’”是古人对优秀文章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作文获取高分的制胜“秘笈”。结尾如能做到如“豹尾”“撞钟”,短促有力,或是画龙点睛,或是呼应开头,或是发人深省,或是欲说还休等等, 客观上就能起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审美效果,给读者(阅卷老师)留下回味无穷的美感。因而增加作文的得分亮点,这样更便于你的佳作分数升高,脱颖而出。那么,“豹尾”该如何铸就呢?  相似文献   

4.
“诗中有画”是句名言,自古以来,未闻非议;“钻进去”也是一种最可宝贵的精神,谁也没说过不好。可是问题却出在这里,不能不令人啼笑皆非。请听罢: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间。’究竟是八间还是九间?”“真成问题,有陶渊明全集在,那不就解决了?”“我发表意见,是九间。”  相似文献   

5.
“要使学生生活充实,光接触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用心去观察,去体会,使内心与外界更好地联系起来,做到‘物我同在’或‘情景交融’。”(李伯棠《漫话小学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如何做好这一方面的指导呢? 第一,探幽察微,抓住特点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学  相似文献   

6.
“你究竟要‘奏’什么?”一位老师问。他看完((作文大王》2001年第1期《日记惹出的风波》,来编辑部和我探讨。“《大王四重奏》这个栏目,其实是同题作文的展示……”我抬起头说。这位老师说:“我有两个疑惑,先说第一个吧:那篇《儿子的日记》写小米讨厌写日记,算是好作文吗?”  相似文献   

7.
《论语·颜渊》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贡问政。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读了这段记载后,反问:“使治无食,民饿,弃礼义;礼义弃,信安立?”在封建社会里,“礼义”是什么货色,我们暂且不去管它。这里要说的是:王充这种不以书上说的是为是、非为非的大胆怀疑的精神,倒是很值得我们在读书、学习时效法的。古人不是说:“学则须疑”吗?这就是说,读书要多动脑筋,主动地提出一些疑问来,并且追根穷底,一直到弄明白了为止。这样对丰  相似文献   

8.
周毅 《现代语文》2014,(4):141-142
目前,学生作文似乎陷入一个怪圈:文章大多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围绕命题、论点或故事情节重复一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叙述一些老生常谈的故事。我们抱怨学生学习压力巨大,没有多少时间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写作往往就成了无米之炊。然而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能否在写作的技巧指导上下功夫,让学生给自己的文章增加一丝亮点呢?何永康教授曾经说过“要想进入‘优秀作文’行列,或者‘准优秀作文行列’,必须有‘亮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你的作文里即使没有‘太阳’,也要有‘月亮’,没有‘月亮’也要有‘星星’,没有‘星星’,起码也要有一两只小屁股上闪光的‘萤火虫’……”  相似文献   

9.
再如教学“热爱”,可抓住这个“关健词”结合句子连续提问:“谁热爱谁?”(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爱’有什么不同?‘我们热爱共产党’和‘我们爱共产党’有什么不一样?”(“热爱”是非常的爱,“爱”是平常的爱;“我们热爱共产党”是说我们非常爱共产党)“我们为什么非常爱共产党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12.
《穷人》一课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有两个“得”字,这两个“得”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3.
对宝山教育产生采访冲动源于两个细节和一个疑问——杂志社首席编辑从宝山采访回来兴奋地告诉我们:“宝山有‘宝’”,追问究竟是些什么“宝”,他笑着回答:“不妨去‘探宝’,就会有答案的。”宝山,给我们出了个谜面。  相似文献   

14.
我是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的校长。“小朋友校长”的绰号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奇怪吧?“校长”怎么成了“小朋友”?还是让给我起绰号的同学来回答吧———“张校长上作文课,就是和我们一起做好玩的游戏!什么‘广告策划表演’啦、‘上课吃东西’啦、‘克隆动物会展’啦、‘十秒钟的观察力’啦!好玩极了!”“上课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商店看‘橱窗’;去‘肯德基’和‘麦当劳’做调查,到公园里‘官兵捉强盗’呢!”“最最有趣的是,她‘惩罚’‘犯错误’的同学是给他们‘贴胡子’,或者‘一分钟立壁角’,这时,同学们都快乐得发疯……”“所以,我…  相似文献   

15.
上午的作文兴趣课上,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当一回‘盲人’,进行画画,怎么样?”“啊!当‘盲人’?”同学们一听,都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老师顿了顿,笑着宣布:“要求是,先准备一张大白纸,然后闭上眼睛,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人。”老师的话音刚落,我们这些“小盲人”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了。画谁呢?我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搜索着。对,就画我那亲爱的妈妈吧。我摸起笔,先画圆圆的脸蛋儿,再画……画着画着,我就等不急了,想立刻看到自己的“大作”,于是速度又加快了一些。终于画好了,我急忙睁开眼睛:我的妈呀!这是什么大怪物?圆圆的脸上什…  相似文献   

16.
是因为我们过分强调生活中“处处有美”,还是其他什么缘由?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肯定意识”。学生们往往用软绵绵、轻飘飘的语言去赞美“好”的一面。诚然,笔者也不想否定这一模式,但作文究竟应该怎样写?现在,介绍一点“缺陷美”的知识,或许对我们的老师指导学生的作文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我们的作文辅导班里,发生了一件“乞丐门”事件. 一天,上作文辅导课,我们都在专心地写作文.就在我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奋笔疾书时,突然遇到了“拦路虎”.我思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有个字怎么写,看看左右同学都在认真地写着,我不便打扰,只好向老师求救:“吴老师,请问‘乞丐’的‘丐’字怎么写?”  相似文献   

18.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9.
在一节排球课上,课前我宣布课的主要内容是正面下手垫球时,学生们无精打采的,有的说太打手了,有的说垫来垫去没意思。我突发奇想“那我们来一场挑战赛吧!”话音刚落,学生们“刷”的一下安静了下来,我继续说:“谁能自己垫球,或两人互垫从篮球场的一端垫到另一端,中途不掉,我们就封他为我们班的‘排球垫球冠军’或‘排球垫球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20.
在说话或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如果问个问题:“自己”究竟是指谁?谁多同学一定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喽!其实,答案是错误的。就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吧: 1.他把自己(指“他”)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爷爷的俭朴生活》 2.任凭风吹雨打,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