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战争。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法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并大力争取福建民军的支持。进军福建。福建民军得以投身护法运动,并给援闽粤军胜利进军创造了关键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败亡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而北京政府的实权却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在其主子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大借外债、扩军备战、倒行逆施,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总统”。孙中山鉴于“约法为民国命脉,国会为法律本原。国会存,则民国存;国会亡,则民国亡。”若听其废弃,“则数十年革命事业之成绩,固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决心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被非常国会选为大元帅,9月10日宣誓就职,决心“根除元凶,恢复约法”。10月,下令讨伐段祺瑞,揭开护法战争序幕。护法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滇、黔等省或独立、或自立,相继起事,出现了护法高潮,短短三四月,护法战争的烽火遍及十余省,使孙中山深受鼓舞,计  相似文献   

4.
援闽粤军的建立是孙中山革命民主派在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这支军队的筹建,海军护法舰队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这支护法军队筹建过程中的复杂斗争及曲折变化,对深入探讨第一次护法运动历史经验是有种益的。一 1917年9月,孙中山在他率领南下护法的海军舰队的支持下,经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在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军政府。由于掌握广东全省军事政治实权的桂系粤督的阻挠,除得到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中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是说的“积极参加”。而多数教科书和辅导资料重复以前的观点,认为孙中山领导和发动了护国运动,有的表述则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昆明学院昆师路校园内发现国学大师章太炎书碑一块,碑文内容为云南民国时期将军金汉鼎家传。经查阅史料和多方查证,章太炎曾于1917年(民国六年)受孙中山委派到云南说服唐继尧出兵护法,在那个时代,章太炎、李根源、朱德、金汉鼎等先辈们之间交谊深厚,都曾为革命呼号奔走、艰难奋斗。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与陕西靖国军王劲,杨荣陕西靖国军是北方各省中唯一大规模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斗争的军事力量。它的一个争配合了广州的护法运动,在陕掀起“反段倒陈”的高潮,故又称陕西护法运动。靖国军从1917年12月树旗到1922年...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刘成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的生平故旧中,武昌刘成禺是不应当被忽视的。据载,孙刘之间在1900年即有联系。1902年,刘氏受湖北派赴日留学,在孙领导下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4年刘氏赴美留学后,主持旧金山《大同日报》,大力宣传革命主张与孙中山学说,并将孙介绍给旅欧湖北留学生。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孙刘关系从疏离走向对立。护法军兴,孙刘复合,迄1925年孙中山逝世,二人关系密切。孙中山还为刘氏的《太平天国战纪》、《洪宪纪事诗》作序。总之,研究孙中山与刘成禺的关系,对了解孙中山生平活动与中国近代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这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二是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三是护法运动。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和护法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护法运动也是本节的难点。首先,教材通过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斗争以及各省大小军阀的纷起,说明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课本《1917——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重点向学生介绍,洪宪帝制失败后,南北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其代表人物、所依靠的帝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是以1917年8月他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正式开始到918年5月被西南军阀排挤,辞职离开广州而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辞职的直接原因是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但国会非常会议何时通过此案,各书写述不一,大致有三种,一是1918年4月10日通过此案。如  相似文献   

11.
唐继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拥护袁世凯,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却打起反袁旗号,发起护国运动。史学界对其评价分歧颇多。缘于此,分析不同时期唐继尧的思想主张及政治活动,探讨护国运动前唐继尧思想演变的历程,有助于对其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这标志着他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坚持民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艰苦奋斗和不断前进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一九一七年夏天,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然后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军政府,以反对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破坏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的行径.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恢复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所制订的《临时约法》,和续行召开一九一三年由各党派选举产生的国会,这是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和护国军等讨袁力量,提出作为解决时局和停止军事行动的两项基本主张,得到各方面的赞同,连北洋军阀中的直系首领冯国璋因迫于形势,也于六月十五日电请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速定宪法.结果,继任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宣布接受这两项主张,并定于八月一日召开国会,而讨袁派则以承认黎元洪为总统和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作为交换条  相似文献   

13.
1917年7月至1923年年底,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与后来改组成立的中国国民党先后三次在广东领导反对军阀统治的护法运动。这场运动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它所显示的激进民主主义倾向加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力量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重新分化和组合,促使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在反对军阀专制、反对列强干涉的艰难历程中,开始探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新路,从而为孙中山与国民党最终走向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内在的基础。1917年7月,孙中山等中华革命党人与旧国民党各派势力,联合桂系军阀、滇…  相似文献   

14.
不能孤立地看待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它作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完整过程。应以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作为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1913年"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作为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前后坚持斗争20年。  相似文献   

15.
1912年4月至1913年3月,孙中山在许多公开场合表示了对袁世凯的推崇,在诸多事件中作出了拥袁的姿态。对此,史学界有两种看法: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最后导致革命党人的退却;孙中山对袁世凯既抱有幻想又有斗争。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孙中山对袁的策略,笔者想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参加护国战争 ,特别是黔军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对于打倒袁世凯、避免一次历史的大倒退 ,加强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起了积极作用。在护法运动、以及为北伐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12年孙中山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无疑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此的既往研究大都说成是“让位”,其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一席原本就属于袁世凯,其后革命党人与南方独立各省选举孙中山,只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一个头面人物主持政府,而袁世凯尚未来归、黄兴拟将赴宁代黎元洪“暂任”大总统职权而未成行,孙中山却适时归国并主动要求承担大计等条件下的一个权宜之计,“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的决定并未因此而有根本性改变。孙中山的最终辞职荐袁仅是“践前言”,实为还位,此外,“让位”论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制约了辛亥革命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立亭、赵锡元、温希凡三位同志编写的《中华五千年》一书,最近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再版,该书增订本经作者在原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补充后,更显得内容新颖,独具特色。一、在编写方法上,该书突破了接朝代兴衰、新旧交替编写的章节体形式、全书分为154个专题,每个专题均突出了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及典型事例,并拟出说明性的副标题。如:“北京猿人——我们远古的祖先”;“《齐民要术》——现存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护法运动——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等等。使读者一看题目即知其中心内容,而且由于文字叙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颇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两次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福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护法运动,福建成为革命党和革命军的大本营和复兴基地。孙中山纵横捭阖,适时调整政策,为革命军的生存发展而谋划;处在国内政治斗争旋涡之中的福建,派系斗争错综复杂,使孙中山颜费心机。其策略手段有得有失。中国国民党武装力量的崛起与壮大与福建密切相关,福建在孙中山晚年斗争历程中,有显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