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2.
小说创作是鲁迅前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世界大师之一。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广阔道路。一、现实主义创作意图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创作小说。他创作小说的意图首先是为了改良人生,改良社会。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弄文学时间不算太长,但他一步一个新台阶,作品日臻成熟,客观上占据了新写实小说派“领衔主演”的位置。对刘震云的小说,有着不同的议论。有人说他的小说是现实主义的深化,具有当年契诃夫的流风遗韵;有人说他的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具有独特的“震云风味”;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还有人说他的小说属于自然主义。近期阅读了刘震云较有影响的几篇小说,认为刘震云恰是介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蝙蝠”。是耶,非耶?这固然要靠他的作品本身去作解答。  相似文献   

4.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文学中,流行着一种称为“意识流”的小说。这种小说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交织等手法,充分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全部内容。它的生理科学依据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说,但“意识流”这名称却是弗洛伊德以前就有的,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谦·詹姆士提出来的。一九一九年,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沃尔夫发表了她的《墙上的斑点》,这是世界  相似文献   

6.
胡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活动家,“七月派”的领头人。他与鲁迅的关系极为密切,并肩战斗,心心相印,是鲁迅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数十年来,他继承“五四”精神和鲁迅精神,为民主自由而奋斗不息,为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在文学上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对鲁迅的文艺思想多有继承和推进。虽然历尽苦难,但却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不愧为鲁迅思想,品格和文学艺术的一代传人。  相似文献   

7.
三、开始走向成熟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庞大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家属中的一个姊妹,在它的家属中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等等.因为他们是同母所生,我们也就不必计较他们的彼此身份了.“意识流”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英国产生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它把美国心里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说、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作为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股强大的文学创作的潮流,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到现在,滚滚滔滔,汹涌澎湃,显示出永保其美妙青春的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然而,近几年来,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某些文艺工作者却对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提出了种种责难。说什么“国家要现代化,文艺就必须现代派”,“现实主义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代派文艺的出现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原则”,说什么“冲破现实主义的框框,走西方现代派文艺的道路,才是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如此等等,不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敖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虔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论,固守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兼容革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排斥“瞒和骗”的封建贵族文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转型时期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转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方批评界提出“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和批评理论。所谓“心理现实主义”特征何在?它突破传统的现实主义局限于外在生活的现实,或人物的行为现实,而涉足于心理世界,表现心理现实。它把现代派意识流小说等心理小说对心灵、生命意识描写及其技巧,与传统现实主义的现实原则、求实精神相融合。它不象现代派的心理小说以心理的潜意识本能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表现对象,而是面对全部的心理世界。它毕竟超越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抒情层次和传统现实主义性格层次。它的心理世界又是与外在社会生活物理世界相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创新,对于西方现代派的引进和借鉴,使得一些小说家,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发生变化,而最早将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进行着创作上的新探索。 一、探“流” “新时期”的心理小说有什么特征呢?通过比较,可以得到鉴别。 同西方“意识流”对比。 西方意识流强调心理的真实,这本无可非议,但他们同时却忽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有为真实而真实的毛病。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就认为文学不是社会批评,而是表现意识的精…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不应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做为一种写作技巧,当然也不能为小说所专用,鲁迅的《秋夜》中就有意识流笔法,表现出浓厚的意识流色彩,其理由如次。意识流形成并受到重识,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三十年代被介绍进我国。《秋夜》成篇虽早于此,但鲁迅仍完全可能运用意识流手法从事创作。首先,鲁迅对西方的文艺流派特别关注,还是在意识流孕育形成的时期,他翻译的《近代美术史潮论》中,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产生的印象派艺术有这样的论述:“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不同,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同时也是对象这东西的不同。他们(印象派)所要描写的已不是树木的‘模范’,也不是水的‘代表’了。而又不是一定的树本,一定的水这东西,倒是在或一偶然之间,选取了树木或水在或一瞬间的情形。”众听周知,印象派和意识流表现对象的角度和方法,节奏上的明快跳跃,时空跳跃几点上是极为相似的。绘画印象派的艺术迁移到文学领域,逐渐变革成文学意识流,所以鲁迅对意识流手法也不是完全陌生。另外,选取事物在或一瞬间的情形,实际上是表现作家在特定环境下的瞬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建国之初到七十年代末,西方现代派在我国遭到了全面的拒绝,这本质上不是艺术形式而是意识形态的拒绝。在新时期之初,王蒙以其“意识流”小说推动了艺术形式和文学观念的解放。八十年代中期,中国青年一代小说家对西方现代派采取全面的主动性借鉴姿态,形成了以马原为代表的形式革命,以刘索拉为代表的反抗主流文化和以韩少功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三大文学集团,并确立了文学上的多元化局面。九十年代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不再具有推动思潮形成的力度,但已渗透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一切方面。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来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或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文艺流派的总称.在西方,对现代派文艺的范围、起源及主要特征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把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文艺都划为现代派的范围;不少人认为它已经消亡;有的却认为它是正在发展中的当代西方文学的主流.①我们近几年关于现代派文艺的讨论是采用后一种范畴.这种文艺思潮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西欧开始,现遍于西方,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确立,三十年代后期形成高潮.现代派包含各种流派、各种文艺形式,其中有意大利的来来主义,英国的意识流文学,法国的超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美国、德国、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一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艺思潮,认为文艺是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表现精神活动中的潜意识,下意识;否定文艺与生活的联系,文艺为人民服务和艺术家对人民的职责以及文艺思想内容的意义及其对形式的作用,主张“纯形式”等等。其核心即“自我表现。”这就是所谓“新的美学原则”。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实际上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在中国的变种。西方现代派文艺观,包括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抽象派以及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都主张艺术脱离现实生活转向主观、否定艺术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