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勇气:源于绝望--从哈代诗歌解读其生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57岁时终于因小说写作而获得名望和财富,之后他宣布不再写小说,并用余下的30年写作诗歌。他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诗人,也是英国20世纪第一位大诗人。  相似文献   

2.
写作,应该说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亦是享乐儿,作家贾平凹就说他五天不写作就要生病。那不是假设,也非虚谈。凡爱好写作的人,都有一种欲吐非吐不可吐而快之的体会。 但是,进入写作时候的情形却大相径庭。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写东西时,抗干扰的能力特强,他说他的许多短篇,是在洗澡间写成的。这就让我有点儿感到奇,惊讶大作家“随遇而安”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人却不是如此,写作非是要寂静的环境不可,而且是独处之最好。清代袁枚就写过他的写作体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的写作心态,反映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市郊区公安分局新闻报道组长、政治办公室主任宋廷玉,早在10年前在派出所时,就喜欢新闻报道,经常撰写稿件。1986年他调到分局后,仍然坚持写作。为了提高通讯员们的写作水平,他想方设法给大家请老师讲课,组织交流写作经验,还自己掏腰包给通讯  相似文献   

4.
一个作家的写作是由两大背景决定的,一是他的生活;二是他的阅读。经常有人问我,你读过些什么书,能不能向年轻人推荐一些。我就面有窘色,一时答不上来。一般作家谈阅读时都能很潇洒地说出那些大部头,读过多少外国名著。我却不能,就算读过几本,也早已忘掉了。我不是小说作家,是写文章的,正业曾是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业余是散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北省枣阳市棉花公司干部董云,用自己去年的稿费和写稿所得奖金,买回一台20英时立式遥控飞跃牌彩色电视机。去年初,他订购了《通讯员写作》、《写作入门》、《新闻与写作》等书刊,刻苦自学,并到  相似文献   

6.
儿子上3年级了.语文增设了作文。可是我发现他并不喜欢写作。因为在他二年级时我就尝试让他写一些看图作文.他有时就会厌烦、甚至惧怕写作.这让我很担心。如何让孩子喜读善写?我作了很多尝试后发现我的老本行——档案却帮助了我。  相似文献   

7.
刘练文上中学时就常有散文、诗歌在家乡小报、校园文学上“点缀装饰”,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钦佩。1994年12月,刘练文带着未圆的大学梦,来到了大别山深处某部当了一名装甲兵。火热的军营生活立刻拨动了他的写作之弦,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一本《新闻写作入门》、几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是他的最好老师。凭着灵性和较好的写作功底,他投出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闷葫芦”变成了“金喇叭”》很快被《前卫报》刊用了。首战告捷,他棒着散发油墨香味的报纸,又雄心勃勃地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不久,他被挑选到团报道组当专…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笔者到长春参加中国写作学会召开的写作学术研讨会。会上遇到了好几位部队院校的同志,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大家都感到,部队的战士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写作,拿起笔杆子学写作,军事院校的学员们写作热情也很高,经常给报刊投稿。部队的战士能武也能文了。而在前些年,这种情况还不普遍。与会的《写作》杂志的同志也如是说。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现象。开会路过北京时,笔者随《写作》杂志的邱飞廉主任一起去拜访了臧克家同志,也与他聊起了这一话题。95岁高龄的臧老,虽卧病在床却坚持起身接待我们,他仍关心着写作事业,令我们…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祁维民同志是郑州市邙山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干部、区业余新闻报道通讯员。区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都夸赞“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模范通讯员”。今年59岁的祁维民同志,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30多年了。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他患上了动脉硬化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1985年在乡里搞村志时,他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后,医生嘱咐他继续休养,可他却主动地上班了。单位领导让他“适当搞些新闻写作”,他却仍然忘  相似文献   

11.
韩寒少年成名,拥有天赋、才华、名气、梦想,因此也带着迷人的危险。写作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玩票,可能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当年参加萌芽首届新概念大赛时,人人都以为他会是个沉迷于写作的少年,但他却一再地拒绝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就在有的人认为韩寒面临80后作家如过江之鲫之际要激流勇退时,他却将3年来漂来漂去的日子,用自己最率真的态度和语录级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该书的责任编辑陈苗苗坦言:当初初涉这个文稿时,有期待也有压力。作为年轻的畅销作家,韩寒有他非常庞大的读者群,虽然他不常曝光,但是从当年的《三重门》开始就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12.
钱存训教授的这部《书于竹帛》今日已成为经典著作。当他从事此书写作时,虽然他自己并未想到,但其时机的重要恰与此书的内容相同。他开始写作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其后的内战方告结束,在继起的那一段相当和平的年代,才能出版考古学者在战前所发掘的许多重要成果~①。以此,钱氏方能将这些资料综合归纳成为他的一家之言,用以述说中国古文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奇人奇书     
从供人“阅读”的书到供人“写作”的书 本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和批评家罗兰·巴特(R.Barthes)宣称,自己的书只供人写作而不供人阅读,从而为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树立了一块里程碑。巴特一生写出大量著作,如《巴特论巴特》(1977)、《S/Z》(1970)、《本文的快感》(1973)、《形式的责任》(1982)、《语言的沙沙声》(1984)等,均属此类。这种供写作的书与以往的书究竟有什么不同?巴特认为,以往的书多数来自于那种“为了写某种东西而写作的”写作,而自己的书则是“为了写作自身而写作”的写作。他认为,当一个作家不再是为写某种东西而写作的人,而是一个专注于写作自身的人时,在他身上便会发生一种巨大的精神的和心理的转变,使他写出的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风貌。这种“写作”甚至不再追  相似文献   

14.
呼东荣 《新闻知识》2013,(1):111+92
美国一著名新闻学者说:"导语是记者展示自己杰作的‘橱窗’,如果记者在写作导语时没有表现出水平,那他就是没水平。"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许多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具体写起来不重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笔者就自己荣获陕西新闻奖的几件消息的导语写作予以分析,期望能对爱好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7岁的柳鉊,高考落榜后,参加了社会招干考试,来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工商银行。组织工分配他做了文书兼打字员。在打印文件时,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王作动态和感人事迹,鼓舞他拿起了笔,开始新闻写作。他像一只初生牛犊,在写作的天地里闯荡。小小说、散文、通讯、消息,写了一篇又一篇,投向报刊、  相似文献   

16.
蒋剑翔是永州人,中学时代就爱好写作,在部队发表过不少作品,任乡党委书记时弃官从文,到永州日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著述颇丰,被评为高级记者。新闻天地论文版创刊时,他经常惠寄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不少新闻记者或新闻学者喜欢把新闻报道与戏剧联系起来。美国著名记者休·A·马利根回忆他当学生时,教授对他的作文的批语就是“要有戏剧性!要有戏剧性”!经过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之后,马利根说:“我认为这两句话在写作艺术方面。特别是在报纸新闻的写作方面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勤奋笔耕,诗文才华横溢,为世人所赞赏。后来他做了梁的大官,写作的环境和时间都比以前优裕,可是他却从此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难以驾驭他那支笔了。为了给自己开脱,他谎称自己梦见郭璞  相似文献   

20.
从我做通讯员工作三年来的实践和与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接触过程中,感到初学写稿要注意“两忌”:忌“急”、忌“长”。即要克服写作中的急躁情绪和写作时希望拉长篇幅的不良心理。急躁是初学写稿之忌。我有一位熟悉的同志,初学写作时积极性很高,连续多次向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投稿,天天盼望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结果稿件却没有被采用。最初尝试的失败,使他产生了急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