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公共性问题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理论,从公共性关注、西方国家公共媒介问题以及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公共性三个方面,探讨传媒公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媒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正方兴未艾 ,且带有明显的美国实证主义色彩。而对此领域作前瞻性研究的欧洲批判学派 ,早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就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传媒经济理论批判体系。本文意在从批判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对传媒经济理论的形塑过程 ,包括媒介产品多样性与差异的问题讨论、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经济的源引、公共领域与媒介经济、两种经济理论。并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内媒介经济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就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即传媒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因、媒介使用与呈现、传媒增权理论、批判性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开  石丹 《现代传播》2004,(1):81-84
近年来媒介素养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为专家、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那么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中具有什么作用?它与传媒效果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将从媒体素养教育理论和媒介的传播效果两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传媒产业的理论视角: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现代传播》2004,(5):77-83
本文在充分讨论媒介的组织特性和媒介资源控制情况的前提下 ,通过说服研究、批判理论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和技术理论等理论框架 ,厘清传媒产业的影响力问题 ;并且运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概念解释传媒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政府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干预因素 ;接着从系统外部和内部即传媒的市场生存环境和竞争力两方面 ,对作为社会系统的媒介的影响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的传媒企业产业价值链和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对传媒组织的研究可谓寥若辰星.传媒组织伦理是传媒组织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行为规范.传媒产品和生产它的传媒组织存在必然的联系,当我们谈及媒介伦理时,总会把媒介组织和个体分离开来,只谈媒介成员的个体伦理问题,很少涉及组织伦理的问题.事实上,对传媒组织伦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传媒伦理问题嵌入大的传播环境中去探讨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所谓传媒技术,换言之便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相关信息运输到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从当前情况来看,被人们应用过的传媒媒介包含了多个方面,分别是语言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以及互联网传媒,而传媒技术也涉及到了多种类型,比如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广播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等。思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期间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探究和分析,思维属于人们运动的一个过程,包含了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传媒经济发展属于一项体系性的战略。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传媒技术和传媒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传媒业界实践和传媒理论研究两个层面的变化为依据,揭示中国电视媒介纠结的多重矛盾关系,探讨了当下电视媒介文化发展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初广志 《现代传播》2006,(3):149-151
近年来,传媒伦理首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在媒介发展迅速的今天,道德的代价已经成为传媒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鉴于此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从业者个人的伦理道德方面,对于传媒组织的伦理道德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一、组织因素对传媒伦理道德的影响社会学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或群体之中,组织或群体的价值观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具体到传媒领域,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媒介的组织文化决定媒介伦理道德水准(1)媒介组织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0.
"传媒外交"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媒外交 ,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的交叉 ,被媒体和外交界广泛应用 ,但对其准确的含义 ,仍众说纷纭。本文借用传播学理论 ,从传者、传播渠道、传媒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陆军 《新闻通讯》2008,(11):37-38
传媒影响力是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喻国明教授指出,“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喻国明教授从传媒的社会能动性的角度指出,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主要依赖于传媒在以下三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具有沟通性、模式化、系统性的传播特性,被认为是世界下一次信息技术浪潮和新经济的引擎,蕴含着传媒发展的巨大空间。物联网将助推传统媒体智能升级、引发人们对于媒介性质的再认识,物联网将会提供多方位的信息选择服务。物联网的传媒应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全新的传媒服务体系、全新的传媒内容开发和全新的传媒生活挑战。  相似文献   

13.
胡栓 《军事记者》2014,(4):52-53
在媒介化社会,传媒成为了一种文化形态,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传媒作为传媒的重要分支,更是具有浓郁的文化性。正是因为军队传媒实践的特殊性和战争的特殊性。使得军队传媒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较为明显的文化特征。本文从思想观念的政治性、运作方式的组织性和审美理想的崇高性等三个方面对军队传媒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与传媒素养等概念的厘定要想清晰地把握传媒素养教育的概念,首先要廓清媒介、媒体及传媒三个概念。目前学界对媒介、媒体、传媒在使用上较为混乱,一方面同样的术语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另一方面不同的术语又指向同一内涵。作者同意中国传媒大学姚云先生对这三个概念的界定,即媒介是指以图文声像等符号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它是连接  相似文献   

15.
论传媒大众化倾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和传媒大众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广义包括的较多,挟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新闻性期刊等。传媒大众化,则是指媒介的传播形象、传播取向、传播定位。提出研究并重视传媒大众化倾向这洋一个问题,是新闻理论及新闻实践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性课题。传媒大众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反映时代、反  相似文献   

16.
雷璐荣 《今传媒》2016,(11):9-11
当前高校传媒人才的能力培养虽有改革,但仍然滞后而缺少本质进展,"一三一"的能力培养模式包括:一个核心能力、三个基础能力、一个特长能力.该模式遵循融媒体发展思路,消除了传统的类型媒介的边界,厘清了能力培养的层次结构、角色分工、先后顺序,试图推进当下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实质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传媒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一种信任程度,是媒介具备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何建设传媒公信力是当前我国传媒业界和学界都关注的热点。
  首先,需要把握传媒公信力的变化趋势。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长期监测数据来看,媒介公信力都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大陆地区也不例外,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最近七年的有关监测数据也显示了公信力下降这一趋势。原因至少有如下几点:一是社会越来越开放,可供公众选择的媒介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公众接触的信息来源也越来越多元;二是公众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媒介的批判意识也在提高;三是社会大环境的转型带给公众观念的转变;四是媒介自身功能的转变--经济功能开始突出,公众对媒介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7):25-32
戴扬和卡茨的经典媒介事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功能主义传播学受到社会人类学启发的产物。90年代初,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者从"传媒与仪式"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之后,媒介事件被整合进仪式传播理论、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化的仪式"理论,成为媒介社会学和媒介人类学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基本需求,这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立足当下天津市传媒行业对传媒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为天津市各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当前的传媒教育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的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型、制定标准化的机构和产业工会等)的经济聚集现象。近年来,传媒产业集群研究引发了媒介研究、集群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等多学科交汇渗透。本文借鉴自组织理论,阐释传媒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性特征,以期受教于方家。自组织及自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