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当老师让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少同学总要搜肠刮肚地去选择作文素材,竭尽全力去拣"大"材料写,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能得到高分。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引人注目,甚至胡编一些材料。可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该怎么选择材料呢?  相似文献   

2.
一次作文课,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学生写的内容挺丰富,有写《假如我是总统》,有写《假如我是爸爸》,有写《假如我是哈利·波特》,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下面这位同学写的《假如我是老师》。“面对着神情严肃的老师时,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我就会幻想着我是一名老师。(咦,为什么只在老师神情严肃时,学生才会想自己是老师呢?)“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整天绷着个脸,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  相似文献   

3.
张红 《宁夏教育》2014,(4):77-77
2013年11月,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在书店里碰巧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徜徉在那一行行文字中,如同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好像在心里注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兴奋剂”。书中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山脊上立着一座小屋,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但台湾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却把它描绘得灵动多姿,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对比。联想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抓住小屋与周围众多景物的关系,从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老师》作者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他在年届九旬时清晰地回忆了自己从私塾到大学的28位老师。细细品读《我的老师》,感受诸位老师对陈桥驿先生的言传身教,能让我们了解陈桥驿先生的学习史,窥见民国时期的教育史。首先,为陈桥驿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他的学习可以用"轻轻松松"形容,在上学期间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并非说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6.
读《清醒纪》的三重境界,对原著的理解,先是觉得有些凌乱,却又是淡淡的心情日记;接着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孤独、无助;最后明白了“清醒”的含义——宁静、自由,独享文字的美丽。茶味的比喻贴切,增加了文采。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龙应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2009年10月1日定价:39.00元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旁,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妈妈想必也感同身受,还在长大了,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是一个背影。作为儿子,我也给母亲留下一个背影,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许愿草》。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小梅的小女孩。她把自己的面包送给了一个乞丐,却无意中得到了一位老婆婆送的许愿草。许愿草可以满足小女孩的六个愿望。  相似文献   

9.
近日,拜读了卞恩鸿老师发表在2006年《小学教学参考》第5期上的《假设法巧解工程题》一文,文中分析了假设法解工程题的巧妙思路,笔者受益匪浅,也颇有同感。那么,假设法解题到底巧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的祖国》不知读了多少遍,总是读不厌。并且每读一遍都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 《我的祖国》中写下了我国壮丽河山、伟大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文明,特别是写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的业绩和近代现代中国英雄们斗争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具有热爱祖国之心的中国人读后,都会有深刻印象和巨大的精神鼓舞。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了卞恩鸿老师发表在2006年《小学教学参考》第5期上的《假设法巧解工程题》一文,文中分析了假设法解工程题的巧妙思路,笔者受益匪浅,也颇有同感。那么,假设法解题到底巧在哪里呢?一巧——化繁为简〔例1〕工程队挖一条长1.25千米的水渠,计划25天挖完,挖了5天后,加派30人,工作效率为原来的4倍。工程队将提前多少天挖完这条水渠?分析与解:这道题按一般解法分析要8步,可谓解题步骤繁琐,如果运用假设法分析只要四步。假设计划每天的工效为单位1”,则工作总量为25,先挖5天的工作量为5,剩下的工作量为25-5=20。加派30人后,每天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37):181-182
<正>2015年暑假,我非常有幸能赴天水听取李镇西老师精彩的讲座,深深地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和教育情感所折服。于是我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擅长把理性思考融入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及教育情感融汇其中,读后发人深省,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学校贯彻执行已经将近两年了,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把这种教育理念主要通过以导学案的编写为依托贯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但是,在每学期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种疑惑:现在课堂强调的是高效,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必须通过学案可测可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意味着你的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具有量化的检测性。但是对于初中历史来说,除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常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是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而非专业教育,这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历史课的灵魂之所在。但是学生在一节课上对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如何往往难以检测,因为精神方面的获得很抽象、难以量化检测。如何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可测性一直在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4.
今读到一篇小学生写的文章《老师,我看不起你!》文中大概意思是: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同学送一箱水果给班主任老师。第二天,那位比他高半个头的同学的位置就被调到他前面。而他因个矮曾多次要求调往前面座位,老师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见行动。这位小同学深感不满,他在文中大声喊“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教师节那天 ,《北京青年报》刊登了《我的老师我生命中的奇迹》这篇文章 ,读后感受颇深 ,总想写点什么 ,直到今天才得以动笔。教师一直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章中的主人公“梁子”在中学时代就碰到了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好教师———黎老师。当时 ,梁子可不是一个好学生。他旷课、打群架 ,许多人都放弃了他 ,看不起他 ,对他不管不问。到高二时 ,黎老师做了梁子的班主任。她用爱心哺育着年轻的一代 ,挽救着那些迷途的青年。她的爱心像阳光 ,像雨露 ,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温暖着一颗颗渐趋冰冷的心 ,从而在梁子那样被人看不起、甚至被遗…  相似文献   

16.
<正>《麦田里的老师》,使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名类似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书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对他唯一最爱的妹妹说出了他的一个愿望:"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  相似文献   

17.
18.
马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一个生命的奇人,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事实。而就在这个奇人的侧影里,曾屹立着一个瘦小但又无比高大的身影。她就是海伦的老师——安妮·沙莉文,一个托举起奇异生命的人。海伦在《沙莉文老师的故事》一书中这样记述:海伦的名声与日俱增,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有少数朋友注意到,在她身旁.经常有一位纤细瘦小的女士如影相随。  相似文献   

19.
正读完《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为第3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的我骄傲,我是中等老师的系列文章后,我写下了《最好的礼物》这个题目。的确,教师节是属于所有老师的节日,虽然这一天很多老师都不曾在鲜花、掌声中踏上过红地毯,但是要知道中国教育的振兴,必须依靠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正确地看待  相似文献   

20.
《小站》全篇贯串一个“小”字,置“小”于巧,以小见大。课文开头写这个座落在山坳里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上的旅客“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便疾驰而过了,表明这的确是一个很小的小站。“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对车站的外观进行粗线条勾勒,进一步给人以小的感觉。至于站内的精心布置,更觉小而有趣。宣传记事用是的小黑板,月台中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