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篇层次上,隐喻是一个命题,引导人们按一定的隐喻模式组织语篇,帮助人们自下而上地认知概念和事物的本质。语篇层次上的认知是动态的,系统、连贯的语篇通过概念系统化和语义延伸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替代是语篇衔接特别是结构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英语语篇还是汉语语篇都使用替代来保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近年来,人们对于转喻的研究增多。研究表明,转喻比隐喻更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不仅是词语和概念之间的转换过程,也可以是更深层次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意义上的关系。替代是词语之间的替代,而转喻本身就是一种替代,所以我们认为替代在根本上就是一种转喻关系。实际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概念去理解经济领域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英汉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生物隐喻,两者有其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语篇是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词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等手段实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认知域内词汇成分间的衔接关系上,不涉及不同认知域内词汇成分的衔接问题及衔接机制的探讨。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客观的经验,并将源域概念映射到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将隐喻引入衔接理论,可以解释词汇衔接问题,尤其适用于解释不同认知域内词汇的衔接及工作机制。这一方面是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对隐喻理论在实用性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主义先锋派画家与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以其独特的建行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他的很多诗歌大量使用了独特的句法结构,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其实现诗歌语篇连贯的基础,使诗歌语篇在语义和语用-认知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这种语篇连贯不仅是语义层面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和语篇主题实现的语篇衔接的产物,更是动态认知语境中参与者交际的产物.卡明斯诗歌表面的断裂并不会影响语篇的连贯.这对拓展特殊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语篇认知研究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应合,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语篇的建构和理解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个思维认知的过程。从语篇的角度看,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既是语篇信息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互动认知的结果。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从语篇组织和语篇理解两个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概念隐喻是人们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工具。经济语篇中方位隐喻的广泛使用能形象地描述相对抽象的经济运行与发展,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研究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选取经济类主流报刊的经济语篇为语料,分别从语义角度总结出"上、下"方位隐喻的四种结构类型,并进一步将其归纳为十种隐喻映射类型,从物理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两方面进行认知解读,探求汉语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们通过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使不同概念相互联系的方式或机制。隐喻的本质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结构映射,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语义特征,因此隐喻研究不能停留在词汇层和句法层,还应该从语篇层面来研究。在语篇层面上,隐喻可以通过其框架功能有效构建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79):38-39
概念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鉴于以往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本文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从语篇的层面研究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概念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语篇隐喻是由单位隐喻、结构隐喻和系统隐喻构成。语篇隐喻可以在上述三个层次得以实现。语篇隐喻机制包括两类,一种是“相似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本体、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同之处,这又可以分为“同形”“同构”“同态”三类;一种是“差异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凭借表达、内容差异实现隐喻功能。复杂语篇的隐喻分析程序包括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与重构主义方法的综合动用。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行为体验和思维活动,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建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赏析语篇及语篇中部分语言现象的构建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机制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视角对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从源语到目的语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归化映射和映射移植三种主要翻译方法。适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文读者正确理解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文化内涵,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38-140
以一则英语经济报道为例,探讨了经济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概念隐喻如何构建经济语篇的语篇连贯。单个隐喻的内在系统性为语篇连贯提供了完整的内在结构及语篇信息流向前推进的框架,不同源域或不同目标域隐喻间的共有蕴含实现了隐喻间的语义连贯。通过对所选语篇的分析可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是构建经济语篇连贯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认知隐喻研究的逐步发展,隐喻研究逐渐从词句层面跨越到语篇层面。概念隐喻具有概念性、认知性、互动性和系统性。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互动结果,使语篇在语义和结构上实现衔接和连贯。本文旨在结合概念隐喻研究和语篇分析研究,分析《阿拉比》中概念隐喻是如何组织和构建语篇,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主题内涵,提高语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卉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13-116
Hallidy的隐喻概念被Martin博士继承和发展,将其分成经验型概念隐喻和逻辑隐喻。.通过经验型概念隐喻,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过程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和过程的品质可以重构为事物的品质。通过逻辑隐喻,小句中的联结可以重构为过程、事物、性质和情况。这两种隐喻形式频繁出现在以FIDIC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机构性语篇中,不但不但能够提高语篇的客观性和信息密度,还可以充当语篇推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