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育》2004,(5):5-5
北极站是我国在北极建立的首座科考站,也是我国继南极中山、长城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 7月 2 8日 ,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落成仪式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黄河站位于北纬 78°55′、东经11°56′ ,是我国在北极建立的首座科考站 ,也是我国继南极中山、长城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目前 ,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黄河站是北极地区的第 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已经组织开展了北极地区海洋、空间、大气与气候、生物等领域的研究。 1999年我国实施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取得了一批科…  相似文献   

3.
时事回放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北极站是我国继南极中山、长城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4.
材料一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座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落成仪式在位于78°55'N的挪威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材料二斯瓦尔巴群岛(局部)图。材料二图材料三图材料三大西洋北部海域略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9题。1.写出材料三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岛;B.___半岛;C.___港口;D.___岛;E.___海。2.下列各国家中,都与北冰洋相邻的一组是A.冰岛、瑞典、俄罗斯B.俄罗斯、美国、加拿大C.挪威、芬兰、英国D.爱尔兰、丹麦、挪威3.就世界时区划分来说,中国北极黄河站所在的新奥尔松地区属于A.…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大大提高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能力.以下列举与北极黄河站有关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科技博览     
《科学课》2004,(10)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20年前,中国有了第一个南极站;如今,中国有了第一个北极站。从南极到北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迈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科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中国北极站的二层小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一应俱全。在小楼的顶部有五个小“阁楼”,那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  相似文献   

7.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三座极地科学考察站,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新奥尔松是到北极点的桥头堡,是理想的国际北极合作研究基地。“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经纬度为78°55'N、11°56'E。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挪威称为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北冰洋。读图1回答1~4题。1.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气温比北极其他同纬度地区要温和许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其原因为()A.极地东风影响不到B.地处板…  相似文献   

8.
蒋尔法  徐建明  张志胜 《中学文科》2005,(6):26-32,43-45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新华社2004年7月28日电,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8日投入使用。完成1-3题。1.黄河站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1500千米B.1219千米C.1321千米D.1119千米2.黄河站与南极中山站相比,黄河站所在地()A.自转速度快速B.正午太阳高度大C.极昼时间长D.地方时早3.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城站出现极夜B.黄河站的考察队员看见成群的企鹅正在嬉戏C.圣地亚…  相似文献   

9.
来自海底的     
最近北极地区热闹异常: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国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测绘海底地图;加拿大在北极举行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丹麦科考小组到北极收集地质数据;挪威学者抵达北极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地理时事主要是指与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在文综考试中,试题常常结合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实际联系理论,考查运用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这些问题。一、我国对极地的科学考察1.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成并投入使用。2.2005年1月,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成功地测得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在80°22′00"S、77°21′11"E,冰盖最高点为海拔4093米。二、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1.我国的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①西电…  相似文献   

11.
最近北极地区热闹异常: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国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测绘海底地图;加拿大在北极举行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丹麦科考小组到北极收集地质数据;挪威学者抵达北极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似乎一夜之间,位于北冰洋深处的那一片神秘海床引起了多方垂涎。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海底宝藏     
不久前.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国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测绘海底地图.加拿大在北极举行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丹麦科考小组至北极收集地质数据.挪威学者抵达北极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似乎一夜之间.位于北冰洋深处的那一片神秘海床引起了多方垂涎.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14.
非常荣幸,我有机会参与“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工作。当我到达挪威最北端的斯瓦尔巴得群岛,踏上位于北纬78度13分的朗伊尔宾的土地时,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北极!  相似文献   

15.
一、“北极科考之家”亮相郎伊尔宾据《人民日报》挪威朗伊尔宾报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北极明亮的“夜”空。五星红旗在新揭牌的伊力特·沐林(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临时基地(北纬78°、东经15°附近)和天安门广场同时升起。此刻是北京时间2002年7月30日凌晨5时11分。阅读材料,回答1~7题。1.北京时间2002年7月30日凌晨5时11分时,伊力特·沐林北极科考站的当地时间为:A.7月29日5时11分B.7月29日21时11分C.7月29日22时11分D.7月30日12时11分2.此日伊力特…  相似文献   

16.
海底宝藏     
不久前,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国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测绘海底地图,加拿大在北极举行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丹麦科考小组至北极收集地质数据.挪威学者抵达北极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似乎一夜之间。位于北冰洋深处的那一片神秘海床引起了多方垂涎。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此前,虽然有少数中国科学家奔赴北极地区进行合作研究或者科学探险,但是如此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地系统研究北极地区,在我国尚属首次。科考涉及海洋、大气、地质、环境、海冰等10多个大学科,这也尚属首次。多学科的存在,为我国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对比研究,提高科考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条件。来自大气、海洋、海冰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在北纬75度的浮冰上建立了一个连续7天的联合冰站,对海洋、海冰和大气进行了立体式综合观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较长时间的联合冰站。从高空大气探测系统到便携式绝对重力仪,…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极冰层因地球变暖快速融化,冰雪消融使得新的航道出现,这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态势。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对我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为此,必须对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和不断完善中国北极安全法规体系。在中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上,要尽快出台《中国北极科考管理条例》,加强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研究,明晰中国在北极科考优先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立后,将“北极与全球变化”放在最优先的研究地位。去年9月26日,历时74个昼夜、航行13985海里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15人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满载丰硕的科考成果返抵上海。这次考察的范围跨度达到南3000千米、东西900千米,深入北纬8O度开展科考,是我国在北极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北极、南极、珠穆朗玛峰”图片展中,我们见到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队员张文良高级工程师的名字。于是,我们决定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采访这位北极科考勇士。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我们见到了正在计算机前忙碌的张工。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此次与他一同去北极参加科考的同事崔琳工程师。应我们的请求,两位北极科考勇士回顾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日日夜夜。记者:请介绍一下此次北极科考的规模?张文良: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54名科研人员,同此次科考队组织人员、后勤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