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品格教育涵盖知、情、行多种变量因素,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由此提出探索建立品格家庭、品格课堂、品格学校和品格社区。虽然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实践探索饱受争议,但其对当代德育不乏可借鉴之处。当代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整合多种道德教育力量、提供多样道德实践机会、充实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和丰富道德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马丁·布贝尔在"我与你"对话哲学思想基础上阐述品格教育思想,使这一思想具有了新的视角和独特的作用.提出要在"我与你"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品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选择能力和责任感,品格教育要坚持真诚、信任原则,品格教育途径是提问与交流.他的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典型。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分析哈佛大学品格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置方面提出了加强德育发展理论研究、重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吸收美国品格教育的合理成分等建议;在德育目标的实施方面提出了改变外显性的德育路径、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德育实践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掀起了美国德育史上的第三次浪潮。新品格教育运动有其跌宕起伏的历史前奏,是经历了古典品格教育阶段、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阶段之后新的品格教育的复兴。其重视德育的内容、"重知"而并不"轻行"的德育特色以及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相联合德育模式等,都给当前我国德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国品格教育对于提高其国民素质和青少年的品格素质发挥了显著作用。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是:德育应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品格教育应当努力发展学生本身的动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应渗透德育;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统一;家长和社区成员应全面参与学校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6.
品格教育是当今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托马斯·里克纳是品格教育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品格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以往道德教育理论,成为美国当今最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本文力求从托马斯·里克纳进行品格教育的一些做法中发现其特色,针对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结合德育理论与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一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孙蓉 《文教资料》2010,(4):122-124
品格教育是当今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托马斯·里克纳是品格教育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品格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以往道德教育理论,成为美国当今最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本文力求从托马斯·里克纳进行品格教育的一些做法中发现其特色。针对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结合德育理论与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一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新品格教育运动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回归和超越,是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有很大的启示。本文通过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背景和表现的梳理,着重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对我国德育的启示做深入探析,以求促进我国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是近代中国一代教育大师,他的德育思想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研究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培养学生道德品格与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0.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预研课题 课题名称:和合思想与儿童道德教育 课题负责人:甘剑梅 主要研究内容: 儿童品格教育是儿童德育的核心与灵魂,但美好品性的形成需要全面、深入而又长期的熏陶与练习,如何将品格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是品格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证了儿童德育深度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特点与实施概况.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纷繁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德育受教育者个体需要未得以满足和实现、德育目标“高大全”、忽视德育的个人享用性、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方法粗糙、德育方式简陋、德育评价扭曲等原因,高校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与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走“主体育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中各因素的复杂性反思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由于实践工作者对德育、德育网络、德育主体等现代德育理论中的概念内涵存在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使得德育内容单调、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目标模糊,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深刻认识对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注重德育创新,加强德育体制和制度建设,完善德育的条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顺利完成德育教育这一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社会转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现。现行德育范式应转向探寻生命维度,并视“生命”为思维原点,形成德育的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文章试图在多维解读生命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要求;反思当前“去生命化”德育范式的种种困境,努力从生命维度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德育的内涵,认为德育失真的根源是功利性德育观的侵蚀,指出了德育的审美必要性及其意蕴,深层次揭示了德育审美意蕴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认为"生活论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文全 《教育研究》2005,26(10):11-17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 我国德育理论界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少学者把“质”与“本质”相混淆,有的甚至把现象当本质。从哲学、逻辑学、词源学、语义学乃至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德育的概念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深刻地揭示德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提高高校实效,关键是健全机制。这需要更新德育观念、健全领导体制,以从思想和组织上奠定基础;强化分工与协调,以使德育工作保证质量;确保经费投入,以保证德育工作顺利进行;优化师资队伍,以提升工作效率;注重学生自育,以实现由被动德育到自觉育德的转变;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传统道德教育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被看做是教育的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体生命性。现代道德教育则又矫枉过正,学生被置于中心地位,教师则保持价值中立,它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利,而忽视了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不论是传统道德教育还是现代道德教育都忽视了道德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而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就是建立在关系思维中的道德教育,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注重师生间的理解和对话。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既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扬弃,又是对现代道德教育的留守和超越,具体表现为: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对象性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