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方经济的衰退与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北方森林破坏严重,森林的破坏已经从平原扩展到丘陵、山地,最终达到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地步.南方虽平原低地多围垦造田,但丘陵山地则多栽种经济作物,作物生育期相互衔接,人工植被覆盖完好.有唐一代,人们用林、毁林的方式多样,主要有:一、屯田垦荒,毁林种粮(生产用林);二、大兴土木,毁林取材(建材用林);三、战争毁林;四、樵采、烧炭用林(生活用林);五、统治者的游猎、畋猎(奢侈毁林);六、发展手工业,森林被伐作燃料(手工业用林)等.  相似文献   

2.
乌桕是我国特有的乔木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是一种集能源、药用、材用、菌用、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树种.阐述了乌桕的地区分布、适生环境和生物学特性,并就乌桕菌用林栽培技术进行了实验,为乌桕菌用林播种育苗、人工林培育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林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世界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他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是新旧交替时代翻译文学的里程碑;另一方面,“林译小说”又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部分作家最早借鉴的范本,当时的作家大多是通过它的诱导和媒介才开始接触外国文学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有过一段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林译小说打破了章回体这一传统长篇小说的唯一格式,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轻视外国小说的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有学者认识到要把翻译研究和其它学科研究相结合。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引入翻译研究,并将其发展成一个生态学视角的有关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翻译理论,从而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林纾,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翻译界对林纾的讨论,无论是对他的翻译思想还是他的翻译作品,已有不少论述。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林纾及其翻译进行分析,以期对林纾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唐代池州文人诗文用韵过程中有一些参差通押的情况,共两大类八种情况,从中可见唐代池州方音的特征,以及同当时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林纾家书是林纾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林纾通过家书教导子辈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发挥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林纾家书中倡导的立德修身、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以治学等思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林纾家书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建设,营造当代家庭和谐的教育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翠芳 《文教资料》2008,(13):35-36
本文通过对诗文用韵研究的综述,以及对现代山西方言特殊性的描写,试图揭示唐代山西诗人诗文用韵研究很有可行性.现代山西地区的方言分化为晋语区和非晋语区,而且唐代山西地区有比较频繁的移民现象,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形成的原因,如外来因素的影响,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甘泉先生的治学风格主要有四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同时又不是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二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史料,通过史料的实证,从中引出带有理论性和规律性的结论。三是关注现实,重视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注意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提出历史研究的课题。四是主张用开放的胸怀看待西方和境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吸收对我有益的东西;同时反对食洋不化、对西方和境外学者的观点盲目推崇,甚至对有些明显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错误观点也加以吹捧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今天的环境问题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秦汉时代在黄河流域普遍发展农耕业,以及为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内侵,在黄土高原上驻兵屯田,大规模的伐垦森林和草原,使原来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可逆转.唐宋以后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引起南方的耕地不足,围湖造田、开发山林,造成南方环境的恶化.人口的众多,单一农耕经济,高产可耕地又少,是我国历史上永恒的难题.人口、资源、环境的科学协调,是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韩愈古体诗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定作对比,观察到二者在韵类的分合上有一定差异,认为韩愈古诗用韵较《广韵》更宽。  相似文献   

11.
林甘泉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近60年,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同时又不是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解释。二是注意占有尽可能多的史料,通过史料的实证,从中引出带有理论性和规律性的结论。三是关注现实,重视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注意从现实生活的需要提出历史研究的课题。四是主张用开放和百家争鸣的胸怀看待西方和境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吸收对我有益的东西。但他反对国内有些人食洋不化、对西方和境外学者的观点盲目推崇,甚至对有些明显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错误观点也加以吹捧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2.
林腾驹 《初中生》2006,(3):26-27
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笑对阳光。享受雨露,不足所有的蒲公英都能找到生命的位置,不是所有的美好都会次第开放,小是所有的歌声都能打动人心,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爱善良。  相似文献   

13.
晚清文言小说摘编《斯陶说林》 ,深泽 (今属河北 )人王用臣所撰。王用臣出身于一个缙绅仕宦之家 ,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家藏书颇丰 ,这些都为《斯陶说林》的编定打下了基础。全书共十二卷 ,五十万字左右 ,其中所择书目 ,有书名的超过一百六十种 ,不少书今已佚失。书中所选作品 ,谐谑之作最多 ,质量亦属上乘。这些作品以妙趣横生的语言 ,或趣 ,或讽 ,或寓 ,或智 ,格调幽默 ,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另一类野史轶事类作品亦颇具特色 ,其中尤以“闺秀”卷中的作品为佳 ,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女性风貌。  相似文献   

14.
林耀华是中国较早以田野调查来研究中国家族问题的社会学者之一,他以祠堂为中心从结构功能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宗族乡村,注重对宗族组织、祠堂功能、个人生命史、个人和宗族的关系等要素的研究,在其家族研究中集中体现了社会学人类学的本土化过程,其家族研究对中国家族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巍  白静 《海外英语》2012,(5):1-2,4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观因素下,作出的符合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垄林"傣族纯朴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林”是傣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实质是傣族人民纯朴的生态观。章分析了“垄林”的七种主要生态功能,提出对“垄林”化必须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巍  白静 《海外英语》2012,(5X):1-2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观因素下,作出的符合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口。在推动学校阅读工作的进程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学生阅读圈、班级阅读圈、校园阅读圈、家庭阅读圈等多元阅读圈的构建,来营造全员参与、全科融合、多维互动、多元形式的阅读生态环境,逐步构建全方位、相互协调的校园阅读生态体系。本文以康有为纪念小学的阅读生态建设实践为例,对如何有效推进校园阅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韵字选择日趋准确地表达复杂多样的情感 ,用韵密度日趋成功地构成雅俗各异的格调 ,韵脚转换日趋恰当地体现曲折变化的情绪 ,这些便是中国韵文用韵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镇远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般村寨周围都有村寨林,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具有自然生态特色的民居文化.本文以漆树坪村寨为对象,对其村寨林、地理环境状况、补会经济情况、村寨林资源状况、环境管理现状等作出调查与探讨,并捉出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