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致远是元代一位著名的杂剧,散曲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斥着非常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色调,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自身所处的一个黑暗与现实的时代的不满与愤怒,进而引发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然而,在有着些许无奈与沧桑之外,还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归隐的人生追求,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心态。  相似文献   

2.
王九思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较为有名的曲学家,他的散曲题材丰富多样,而乐闲遣怀之曲即为其中一大类。乐闲遣怀之曲包括了放情山水的记游曲、淡泊恬退的隐逸曲、对酒交游的宴饮曲以及一些艳情曲;艺术风格情景交融,雅俗兼备,手法多样,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所以说"词家之有柳永,如诗家之有白居易",是因为两人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都趋于通俗平易,且这种通俗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对当时的词风诗风都是一种改变。本文从"变"字入手,阐释了白居易和柳永在改变诗风或词风上所做的贡献,并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元散曲滑稽诙谐、俚俗直白的艺术风貌与中国诗歌的美学传统迥异。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受宋词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宋代俚词在题材、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对散曲提供深刻的艺术借鉴。而元代文人自愿接受俚词的影响,是元代特殊的文化背景及文人由此而生的心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元曲大家,尤其在散曲创作方面成就更高.他的散曲具有感士不遇的主题,涵虚浑化的意境和旷达清丽的艺术风格,作品数量也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在形式主义倾向较为泛滥的清代散曲创作中,厉鹗的散曲创作具有较高的成就,他不但将作词的方法带到散曲创作中,还进一步拓展了散曲的题材,从而给散曲领域带来了新的时代特点。他的散曲创作以小令为主,有较多的精品,其风格清新巧丽,隽永幽雅,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厉鹗身世的探寻及其散曲作品的剖析,探讨其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莲花灯     
每年农历的7月15日,是我最盼望的日子。(开篇就给读者设下悬念。)早在半个月以前,我就在惦记着这个日子了。我常常想,要做  相似文献   

8.
老爸老妈     
[着二“老”字于标题,老态龙钟、老气横秋,抑或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读罢全文,方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爸挺惨,[此一“惨”字,颇有情味。]不过大妈妈五岁,满头的  相似文献   

9.
论“三种唱法”的风格体系及其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艺术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美声唱法注重歌唱的技巧性及规范性,民族唱法追求以字行腔、声情并茂,通俗唱法强调“口语”化和“多样”性,正确比较与划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整个声乐化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玫 《现代语文》2006,(10):6-7,19
词与曲在诗史上前后相邻,二者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着诸多相似点,存在着紧密的承继关系。研究者历来大多只重视元代散曲对宋词,特别是对宋代俚词的接受,但忽视了花间词中的俚俗成份对元散曲创作的影响。而更好地梳理出散曲对包括花间词在内的前代诗歌的接受情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曲的美学风格乃至文学史内部的传承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元代散曲对花间诃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的接受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一翼,其从涵盖内容到推进路径的选择,政府、社会团体和知识精英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教育的推行路径也经历了从江湖到庙堂的转变.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研究会作为一个集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于一体的社会团体,其团体性质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教育模式的探索,不仅建构了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路径选择的变化,而且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行政力”推动社会教育奠定了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2.
13.
元散曲的形成与当时政治上对峙、文化上交融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元散曲以它的直露、浅俗、诙谐而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散曲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不同于前代诗歌样式的艺术风格,是源于它的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溪水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是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由来、演唱的风格及特点.并对三种唱法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章从《邓小平选》的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角度论述了选所表现出的严谨、质朴、简洁、通俗的语言风格,阐明了如其人,言为心声的道理。掌握这些特点,将对广泛深入的阅读《邓小平选》,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地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文化与北方文化融合,北方文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特点。因此,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重要的原因是文化重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回顾大众文化概念的提出和演变,归纳出本文大众文化的特定范畴,概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通俗文化的区别以及大众文化的特征,阐释了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被大众文化排挤的社会现实。从创作、情感、风格等角度更深入地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出大众文化应该吸收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优势,提高创作的自觉性,客观方面批判者不断言说、政府方面加强引导、受众提高自身素质等,从而在创作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