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拟定数学教学目标的目的   数学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每课时最终应实现的目的。它表现在通过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良好个性。   二、准确拟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1每课时教学目标可分为四类:智能教育目标,技能教育目标,能力教育目标,个性教育目标。每一类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初步掌握、牢固掌握、熟练掌握”,“初步理解”等。   2制定每课时教学目标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应把每一课时的知识与单元知识综…  相似文献   

2.
数学素质就是由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等基本成分构成的基本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为了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思想、应用以及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与态度是广大数学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中的短板。其实,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与情感上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汲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融于学生的活动中,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课时,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弥补知识的缺陷为主要任务,也是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相似文献   

6.
李晓芳 《湖南教育》2001,(14):33-33
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智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把它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乃至每个课时的教学目的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数的整除”时。除了设计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应制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等智能培养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练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课堂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深入实施数学课改,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早已成为每个教师自觉认真探究的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并不是难事。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新颖多样,富于变化。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目标教学实施程序徐文华“目标教学”是指按着一定规律,通过目标实施的过程,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目标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发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具备较好的数学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通过对教材和新课标理念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来使每一堂课都高效地完成,通过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内容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三境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优化素质,在数学教学中都是具备的。数学教师要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实现教学的三境界,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昵?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制定差异化目标,设计差异化活动,指导差异化活动,实施差异化评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一项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掌握并运用好基本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及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行为方式。质言之,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既要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发挥;既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既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认真备课及教法的改革。一、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认真备课1.备材料教师在备教材时,要深刻理解数学每一课的知识内容;要细心琢磨编者的编写意图,弄清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艳菲 《成才之路》2014,(15):93-93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施行,数学教学的要求及其教学过程越来越透明。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掌握整个学习的主动权,就要把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其检测评价及其各个环节的教学特点及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下面,我围绕数学目标教学的几个问题略作探析。一、教师对教学目标必须了然于心教师首先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在备课时,要以目标为依据,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素质是学生意识的外化,是数学思维的物化,是数学能力的深化,是数学观念在人们思维中完美的体现.作为中小学的主要学科,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应该是和谐发展的,即教师引入知识要自然、流畅,有吸引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且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教师不应强加硬塞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问题的规律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何学栋 《宁夏教育》2011,(10):43-43
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过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学导思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来掌握知识;积极思维来开发智力,在优化学法的过程中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抓住重点、理解难点、解决疑点、矫正差错点、掌握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用此法,需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二是备课内容的转变,即从单纯的备知识转向既备知识、又备学生的认知条件。自学导思教学法的主要模式是:确定目标──编制程序──执行程序。1确定目标 自学导…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积累了大量的、必需的数学活动经验,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优化设计——丰富经验 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对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成败,起了关键的作用.课堂上并不缺少数学活动,但教师对数学活动的深层思考,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中却不够清晰.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明确要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以下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设计决定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