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仍然存在教学方法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为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质量,培养来华留学生正确跨文化意识和素养,需要结合"一带一路"的相关优势和要求,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方式的改革。通过合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提升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服务水平,推动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发现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中课程思政在顶层设计、师资、教材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探讨了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旨在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士,壮大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服务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外交战略布局,促进世界和谐、经济繁荣,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鉴于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及商科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开展了创新型弗雷尔教学模式在来华留学生商科课程中的实践。在疫情时代,设计了符合来华留学生特征的商科课堂内容及教学模式,并邀请了102位来华留学生体验了新型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新型教学模式对来华留学生而言,情感沉浸比较显著,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教育的国际化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日益繁荣,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国内非一线的欠发达城市如何抓住机遇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选取江苏省徐州市四所本科院校的韩国留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旨在探讨和分析在徐州的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徐州市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来华留学预科教育事业的一个转折期,对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影响很大,学生不能返校,课程只能通过线上模式展开。虽然线上教学有很多优势,但由于时差、当地网络、学生自身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对线上教学会造成一定影响。我国线上教学尤其是线上中文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从线上教学的特点、研究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大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时期。文章围绕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职责,结合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和学科特色,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发展困境和问题、基于学科特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个性化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是为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而在高等学校设立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阶段,本质上是一种民族预科教育,但却又不同于本科预科,也不同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更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前的预备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这一过渡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对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创造性转化中国武术文化资源,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研究指出,具备深厚文化内涵与国际知名度的武术,以及规模空前扩大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是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多得的品牌资源与不可错失的战略资源。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进行改革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当前,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改革的路径主要有四条:坚持文化导向,从战略高度科学定位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标准化建设;守正创新,实现高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育中弘扬传统与注重当代的贯通;创新传播,促进高校留学生武术教育传播向日常生活化延伸。如此改革,可以使武术文化资源通过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创造性转换,实现担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来华留学生群体是“知华、友华”的重要力量,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是培养来华留学生建立“知华、友华”情感目标的重要前提。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本传授,更要讲究策略,为来华留学生建立“立体课堂”。以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为例,分析这一群体的适应情况并总结成因,从课堂、课外、企业三个方面尝试建立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特色地域文化、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为主线,引导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文化,完成跨文化身份的重构,以期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石油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应运而生。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石油工程师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要,为"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来华留学在教学与管理上存在生源结构复杂、质量不高,跨文化交际障碍突出,留学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在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措施,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日益增加,接收留学生的院校越来越多。作为地方特色教育,新建本科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在总体增加的同时,在宿舍管理、医疗与健康服务和课外活动等日常生活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该文以新建本科院校武夷学院为例,在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留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院校领导层、管理人员和学生三方面探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就学,政府和各级学校对留学生来华发展也愈加重视。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需关注来华留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于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新疆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对教学管理的影响,并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众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作为"一带一路"的深耕区,近年来,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发展。但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东盟留学生来华后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陌生的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压力。文章通过探索目前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提高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相继来华学习,使其成了一个热门留学目的国。可是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问题也随之滋生,因此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顶层教学机制、教学内容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材、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着眼,对如何进行有据、有力、有度的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教学活动愈加国际化,来华留学生迅速增加,在高校中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儿科学是医学必修基础课,将思政教育融入儿科学留学生教学,可完善我国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提高高校的育人能力.我们通过研究留学生儿科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建设方案,探索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国际间的教育往来日益频繁,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留学生来到我国主要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我国优秀文化,但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会对留学生的适应性造成影响。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探索非洲留学生对我国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满意程度,分析影响留学生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如何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各方面的交流都不断深入,大量相关国家的学生来中国进行留学。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现状,探索了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因素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水平的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加快了来华留学生数量与规模的提升速度,如何提升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围绕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问题展开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来华留学生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对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赴韩留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韩语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10所高校本科阶段韩语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在韩大学院留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高校韩语教育课程设置中对学生"说"和"写"能力培养欠缺,导致学生在进入韩国大学院继续教育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使国内学生更好地适应韩国大学院的学习生活,要在大学三、四年级课程设置中侧重学生"说"和"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