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退水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核心。有效防治农田退水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切入口,也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重要保障。针对江苏省灌区实际,通过研究适应性农业用水量统计和复核方法,构建基于统计模型的农业用水量统计体系,提高农业用水统计精度,倒逼节水灌溉,减少农田退水污染,为长江生态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主要是气象学界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灾害和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系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用经济、政策、科技等手段,建立合理的农业基础水系,从根本改变农业水利生产条件仍很薄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作用。主要从我国农田水利现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措施三个方面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北方地区相对降雨量较低,因地制宜,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需要不断优化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保护水利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提高单位水立方的有效利用价值。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节水降耗理念,助推节水灌溉技术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农田产业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领先世界潮流的农作技术——精准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业现有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实施对耕地水分、养分、农田耕作等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依靠从太空发回的信号,来提高农田产量质量的耕作方式──精准农业,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最富有吸引力的前沿热点领域和21世纪全球农业的必然选择,且发展迅速,前景非常广阔。在我国精准农业正在浮出海面。  相似文献   

7.
节水型农业是以节水高产为中心,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并保证水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条件的农业。它主要研究解决节水高产、水资源供需平衡、输水灌水、农田蒸发和作物蒸腾中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本文以南皮节水农业综合试点为例。系统阐述了上列问题。供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国以来农业生产体制、耕地方法等人为因素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用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采用免耕等新型耕作方法,在促进产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对土壤肥力发育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土壤基础地力、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化肥的效益均有所下降。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研究合理的轮作、轮耕制度以及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兴 《百科知识》2007,(1X):27-28
化学肥料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化肥用量过大,使用化肥不当,或施用化肥后作物利用率不高,导致化肥大量流失,都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华夏星火》2011,(2):30-33
作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两个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缺乏不仅仅是中国农业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关中平原循环农业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其理论框架及支撑其理论体系的实践例证尚处于争鸣与建构中。陕西关中平原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过去几十年来已建立起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为特征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物秸秆大都不能以合理方式返还农田。本文基于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以田块尺度的秸秆还田为主要纽带,以期连通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链,建立关中平原地区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和体系,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欧洲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源 《资源科学》1999,21(5):53-56
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对欧洲开展的有关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目前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活动导致的景观结构和生境条件的变化是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由农田施肥导致的土壤氮素储量的增加,对欧洲中部70%以上的植物物种的生存具有不利影响。鉴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这种作用,应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建立廊道状和岛状保护性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玉婷 《青海科技》2009,16(3):9-12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升级和升华。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资源不足、资源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及青海省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按中等发展预测方案,世界人口将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200年的61亿,2050年为94亿,2000~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净增33亿。21世纪中叶,为90亿人口提供所需的粮食,将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一、技术进步促使20世纪农业大发展 20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世纪。耕畜大部分被拖拉机所取代,普通玉米、小麦和水稻被高产品种取代,本世纪以来,世界灌溉面积扩大了6倍,化肥的施用约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0%,技术进步使世界农田生产率提高3倍,粮食产量从1900年的约…  相似文献   

16.
朱湘 《华夏星火》2013,(3):70-72
中国中纺集团是首批进入澳大利亚进行农业投资的中资企业,也是第一家大面积投资农田、农业种植的央企,它为中资企业投资澳大利亚农业领域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板。中国中纺集团(以下简称"中纺")是首批进入澳大利亚农业领域的中资企业,经过17年的发展,中纺在澳大利亚的农业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政府特别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农场,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耕种粮食,返销回国,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科技面临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严峻的形势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我国农业科技的根本出路在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及主要内容我国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巨变的、开放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在深刻分析形势与任务的基础上,正确确立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农田的水利建设决定着其发展的好坏,一直以来,“兴水利,除水害”都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复杂的地理形貌,使得不同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不一样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农田水利建设的举措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英升 《资源科学》1992,14(2):57-61
土壤侵蚀,有效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黄土高原区山地农田(即坡耕地)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以往不合理的经营,过度垦荒,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因此,建立一个高效而稳定的山地农田生态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营造山地农田防护林可改变旧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而发挥多种效益的功能,它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改善这一地区的小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因素,促进农业稳定高产,同时也起到用材林、薪  相似文献   

20.
设施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施农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是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我国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设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重大突破,因此,设施农业是提高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