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口升学”是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素质 ,专门从高等院校招生计划中拿出一定的名额 ,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而实行的一项政策。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一直是职业中专 (高中 )的“专利” ,从 2 0 0 0年起 ,河南省才允许技工学校毕业生参加“对口升学”。但这姗姗来迟的好事 ,技工学校并不领情 ,参加“对口升学”的技校生很少。以2 0 0 1年焦作市为例 ,全市 7所技工学校 ,只有 3所技工学校的 6名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其中有1人上专科线。而全市 1 8所职业中专 (高中 )共参加考试 1 4 64人 ,上本科线的 78人 ,上专科线的 64 …  相似文献   

2.
对口招生考核方式亟待调整编辑同志:对口招生,选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优秀者继续深造,不仅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了稳定的、丰富的生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从...  相似文献   

3.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开辟对口升学的新渠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得到发展的,它只有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才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二者相衔接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对口升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积极开辟对口升学新渠道不失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好办法。 我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开辟对口升学的新渠道。对口升学上线人数逐年递增,2000年,我校大专上线人数达241名,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与此同时,在省市教委举…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很多年,我参加了我省多年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试卷出题、监考及判卷工作,现结合考生技能操作考试中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各地快讯     
河北职校毕业生对口升学又有新突破为了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全国和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的精神,适应建立初、中、高职教体系的需要,今年继续在农业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将有2400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一级学校。在报考...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即对口就业和对口升学。依据个体发展的方向性,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必将有所不同。针对就业的同学,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转移教学重点;针对对口升学的同学,应将重点放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上,并思考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顺利进入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衔接方式,主要采用“对口升学”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实施“对口招生”等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衔接,使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普通高中办对口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对口升学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85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就相应开展了对口升学工作,只不过那时仅限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的考生,开设的专业也相对较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通过对口高考,进入高等学校的梦想实现了,很多大学,很多专业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对口升学也像普通高招一样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为志愿求得更高学历的青年开辟了发展之路,为高等职教输送了生源.它有利于满足中等职校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推迟就业时间和维护社会稳定”,对口升学对中等职教具有有效的拉动作用,因此,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但由于我国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在教育发展中还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80):89-9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专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高考"政策.对口高考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对口专业的考试,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高考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口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与普通高考相比,对口高考具有考试难度小,门槛低,参加考试人数少,升学录取率高等优点.而对口高考科目中,数学的重要性对参考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试卷中数列和平面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又往往被作为压轴题,决定着学生能否在对口高考中胜出.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消弭了人存在的高贵性,是教师精神矮化的时代症候。这导致建基于此的教育科学、教师教育、教师道德等都对教师的本体性问题隐而不谈。此外,犬儒主义将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发挥到极致,让教师精神进一步衰微,教师丧失了教育信念,对新概念、新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教学走向娱乐化与迎合化。从卑微走向高贵,教师首先可以从对真善美的超越性理解与追求入手,重思教师职业的爱与卓越,重思教师生活的审美性,让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具道德与审美实践之意蕴。其次,需要把教师教育从科学恢复到人学,进行本体论、存在论的思索,实现教师的觉醒与解放,进而让教师获得人之为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战略高度对巡视工作作出新部署,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巡察整改决定着巡察的实际效果。从近年来全国巡察整改的实践看,影响巡察整改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原则性,二者密不可分且巡察整改的原则性与实效性呈正相关态势,即被巡察党组织自我革命精神强,整改的原则性就强,整改实效性也强,反之则弱。分析原则性与实效性的内在关系,探究巡察整改的基本原则,可以从立足实际、立足长远、立足公平、立足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增强巡察整改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黎族惩罚机制中惩罚权执行者、惩罚方式措施、惩罚程序、价值构成进行系统梳理。建议在坚持法文化多元性理念下,吸收和保存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和谐成分,且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视野下,通过对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野蛮性因素改造,最大程度维护黎族人民利益和内部稳定。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政府与民间找到某种平衡,克服双方各自不足,互为补充,确保社会规范体系完整和效力,实现传统黎族社会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回顾生态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特点;提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结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概括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策略与技术措施;展望茶园害虫草害生态控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与信息,意识的关系,知识与认识,实践的关系,知识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三方面来揭示知识的哲学寓意;知识是人类制作并用以交流和享用的信息,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内在意识的外在显现;知识既是主体对事物认识的结果,又是对象性活动主体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是生产力的内在因素,它制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审美心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即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和审美弥散 ,而审美心理特点包括直觉性、个体性、情感性、自养性和创造性等五个方面 ,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