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学教学》2008,(1):7-11
一、“动与静”的哲学思想 动与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最早见于老子哲学.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这就是“道”的运动.诚然,老子把静看成是绝对的并不正确.但他看到了动和静之间的关系不是截然对立的,而且,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辩证揭示动静关系的思想家.事实上,对动和静的辩证把握,正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对“体”、“用”范畴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等观点,流露了体用一源、即体即用、体用无定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对“体”“用”范畴从体用一源、即体即用、体用无定等方面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反者道之动,弱道道之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等观点,说明了其在本体论、宇宙生成论以及实践论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包括本体道和规律道两部分,本体道又包括“无”、“有”。“无”是宇宙万物最初的本源,它为虚空之神,有“虚”、“静”、“小”的特点,“有”是生养之神。有“混沌”、“动”、“大”的特点。道体是从“无”至“有”的,“无”虽有创造的潜藏力,但需要最初的鼓动力。在老子那里,由于更注重以“反”为内容的规律道,以至老子把规律道作为道体从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5.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太极”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差异,前以阴阳为基本范畴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存在样式,后以有无为基本范畴说明宇宙的生成与规律。易道的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易道的“时中”与《老子》的“反道之动”,在方法论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动静相宜、相得益彰。动与静的有机统一是音乐课有效的理想境界。本文从分析创设动静结合所需的内外兼动着手;提出课堂动与静的教学时间应该为黄金分割27:18或28:17;着重探讨构建动静交替之课堂学习方式,并以课例剖析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动静”的范畴经历了“静为动本”、“动静互涵”、“动静皆动”三个探索阶段;关于“对立统一”,将“一”与“两”最后归结为“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关于“质量互变、将“渐”与“骤”演化为“内成”与“外生”。  相似文献   

9.
<正>口动有声,心动无痕。安静的讲台下面,可能隐藏着涌动的心灵。教学中的动静之道,就像花儿和绿叶,静是绿叶能量的积蓄,动是花儿精彩的绽放。因此,需动则动、宜静且静,动静和谐、收放自如,是每位教师追求高效课堂的必修之道。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为打造注重实效且张弛有度的优质课堂,我一直在不断探索。本文以"不忘初心再出发携手同圆中国梦"为例,对此加以说明。一、动静同源,动静合一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静态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阅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5,(4):36-41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总之,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即借用道家思想为儒学张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行为也日益突出。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计算机犯罪主体的社会认知、社会动机以及社会公众态度对计算机犯罪主体的心理影响,进行预防计算机犯罪的针对性教育防范.将非常必要并紧迫。  相似文献   

12.
礼法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体现,这一论争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上处于显学地位的儒法两家治国主张的斗争。然而历史证明两家治国思想各有优劣,法家“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礼法结合应是最好的治国方略,“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似文献   

13.
习语翻译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文化相似与相异对英汉习语翻译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必须研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对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相似相异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现阶段新疆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外语学习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心理、认知过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具有积极意义。按其本质,错误表现为谬误(error),错误(mistake)和失误(1apse)。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认知的、系统的、情感的和启发的原则,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识别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掌握错误的阶段性和原因,从而才能对错误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策略纠正错误和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有唐既没,西蜀、南唐取代中原成为五代文学的两个中心.适应着舞榭歌台的需要,西蜀、南唐词大大繁盛起来;醉入花间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取向,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又构成了南唐、西蜀词各自的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道教经史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教育的解构和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上,后现代主义以其一贯的反传统姿态,对现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育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对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弊端,解决伴随现代化带来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构存在于不同层面,美国的南北战争、黑人社群、塞丝同自己孩子的关系,甚至当前的反恐斗争都遵循这种逻辑。最后,本文指出,文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控当前世界局势的种种机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琦  刘莲  郭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69-70,82
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台湾,历史上多灾多难:四百余年间与祖国大陆经历了数次性质不同的"分"与"合",综合来看,大致分为两个过程。纵观台海四百余年的分合史,探究台海分合规律,能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台海渊源,以及台海群众曾经对于统一的努力付出。对于当前更好地审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具有巨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如何避免这种分裂的再次出现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