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个利益调整的交汇点则是农民的土地。长期以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赶不上土地城镇化速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是地方热衷于扩张城市土地的根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然而土地财政的支出重点还是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作者认为,在整个土地的增值过程中产生的净收益(剩余)中,农民应该享有剩余索取权,获得属于他们的份额。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橫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大幅度地減少中央部委掌控的专项资金,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要探索改进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夯实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扩大就业、发展教育、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平衡。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对混合收入进行拆分,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的实际,才能进行有效的国家间的比较。与印度相比,中国住户部门份额明显偏低,企业部门份额和政府部门份额明显偏高。中印两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一般趋势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的拐点都不能机械地套用发达国家的数字。在我国,提高住户部门份额必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降低政府份额,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通过差别利率、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金融行业的改革、金融部门经济分析能力的提高等途径,实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本文从基尼系数角度探讨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分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部分内容涉及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其中最直接的有两条:一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二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他部分对于国民收入分配也有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国有资本收益30%的上缴比例比此前的普遍预期更高一些。其实具体的上缴比例可根据情况确定,如果预期的投资收益率高,可以少缴一些,反过来就多缴,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甚至具体企业的情况来确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分配应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按要素分配公平和按劳分配公平出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同时应并重公平;从政府参与再分配的三大职能出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同时应兼顾效率;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出发,国民收入分配应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让效率在公平中不断提高,让公平在效率中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常识第五课第一框“国民收入的分配”,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较难,其中“国民收入”易同“利润”混淆;“积累与消费关系”易同“生产与消费关系”混淆;“所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易同“生产成本”混淆。学好本框也是理解“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的基础。现图解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实分配格局,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具体运作中的缺陷,现实分配格局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农业层面分析,主要表现为农民受益与国家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农业投入增长缓慢等。从工业层面分析,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利润过多滞留于流通领域等。从要素价格层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相互消耗对方的利润,使不合理分配加剧。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制定更明确的产业政策并配合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工资和各类收入不合理增长,加强国有企业监控,取缔黑色收入等,是纠正上述缺陷的可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调整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经济增长必须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净出口向以消费拉动为主导转变。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因素是分配关系失衡。为此应着力调整分配格局,促使最广大的消费者增强消费能力和将其转化为现实消费的意愿及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再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调整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消费、促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方针。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是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并根本改善其享有社会保障的状况。为此,要进一步调整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4.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事关经济社会改革的大局。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经验的梳理与比较,分析我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亟须从思想、政策和法制上形成强有力的保障要素。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分配矛盾,民法与行政法均存在调整的局限性,并不是调整分配矛盾的基本法;而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与基本理念决定其成为解决分配矛盾的基本法。税法、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是解决分配矛盾的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消费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分配关系失衡制约消费需求的问题愈趋严重.通过调整分配格局建立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从中美经常项目差额看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经常项目连续多年顺差,是对外贸易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出口贸易利益被发达国家所获得。美国是经常项目逆差最大的发达国家,已连续13年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但是,美国却从进口中获得了巨大的贸易利益。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经常项目差额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国际贸易中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调整利益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尚不完善。从完善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必要性、意义及思路进行论述,提出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把握好机会平等与社会救助原则、坚持正义原则、收入再分配支出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和政府与私人责任均衡原则、重视基本经济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等完善再分配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