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学语文》2003,(6):20-20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再别康桥》(P6)注释①说 ,本文选入课本时 ,“略有改动”。我对照几个选本 ,发现改动的是两处标点 ,一处是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天上虹”后原来无标点现在改成了分号 ;一处是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漫溯”后的逗号改成了分号。细一分析 ,后一处改动尚能讲得通 ,但前一处改动则不大妥当。我认为 ,还是原版本中不要标点有道理(也可加逗号) ,理由如下 :首先 ,如果这句中用了分号 ,则该句写的就是两层意…  相似文献   

2.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4.
丁向阳 《现代语文》2010,(11):153-154
注释是语文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材编写中很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说:“课文注释要准确、明白、易懂。每条注文,都要有所据,查考准确,不能有半点含糊。”  相似文献   

5.
魏燕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入选了这首诗。白居易在《琵琶行(井序)》序言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课文页末对“善才”一词的注释是:又作“善财”。据唐代段安节《琵琶录》记载,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于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称琵琶师。  相似文献   

6.
7.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注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行教材中的注释存在很多问题,教材在注释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分析。对关键词语的注释要准确,对诗词语言的注释要活,这样才能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明确更规范。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中《语》教科书第三册,言注释需作修正改进处,章讨论了二十五条,供编采择、语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9.
谢志刚 《物理教师》2006,27(7):5-35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教材第三册第34页中,关于光的偏振有两处论述和一个插图,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问题1:教材中通过实验将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得出的偏振光的定义不严密,书中说: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着一个  相似文献   

10.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中“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课本注释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实在令人费  相似文献   

11.
我在执教语文课时,发现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有三处欠妥,现将本人的看法说出来,不对之处请各位指正。  相似文献   

12.
13.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八年级《语》上册(人教版)《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本对句①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即上述三句中的“外人”意思一样。笔以为此种解释值得商榷:句②③中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尚可,但在句①中作此解却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一句,其中对“迷花倚石忽已暝”的理解,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释为: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样解释,“忽”字未体现出  相似文献   

17.
潘美明 《现代语文》2005,(10):10-10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怨诗,笔者喜欢读这首诗歌,但发现教材上的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考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九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修改后的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增加了教科书的容量,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课改理念,给学生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