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把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政府新增教育经费偏重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决策,实施"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等重大政策。2006年下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已经废止了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得到较多的实惠。但在教育方面,农村与一些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差距较大,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一方面,现在农村的广大群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比重很大,很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在农村。因此,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关注农村教育现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刻不容缓的重任。在农村教育中,农村教师问题、农村学生问题、农村学校问题,被称为教育“三农”问题。当前我国教育“三农”问题较为突出。下面就此话题和大家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非常重要。其中英语学科是学生的必学科目,也被认为是三大主科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意义。但在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是出现两极分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学科,导致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学困生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曦 《教育探索》2004,(9):59-60
一、实行“一费制”的背景及现状 为了治理教育腐败和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负担,2001年由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2001年起,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所谓“一费制”,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它不仅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结构,克服了农村教师编制的局限,解除了服务教师的后顾之忧,而且对改变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将实施10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安全、装备条件和体育设施基本达标,安全防控设施达到基本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幼儿园(学前教育)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江西省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改善市(县、  相似文献   

9.
“特岗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迅速补充了大量师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应该延伸“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招聘对象、招聘形式、招聘层次,以及延长期限、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法的全面修订和深入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更多的适龄少年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凸现,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应当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声音] ——在教育方面。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5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26倍。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2002,(7):1-1
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按照国务院部署,坚持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使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联合会的毕业生或肄业生能在从业前后接受一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因此,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使农村衬中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在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具有现代初级农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新型农民岗位的“绿色证书”,这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极为有利,应积极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后普九”时代,提高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质量,成为新的时代话题。为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尽管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被大量撤并,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居住环境不利地区依旧存在.成为实现有质量教育公平的瓶颈问题。正视“后普九”时代农村小学教学点继续存在的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意义,在“去二元”思维政策设计模式下,通过有效的公共教育政策设计,积极补偿继续存在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扩展其功能外延,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受教育处境最不利人群教育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坚持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坚持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于上世纪末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进入新世纪以后,我省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农村义务熬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正在向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2007,(7):2-2
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明确,投入总量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本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下发(2005)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我国将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 在“十一五”规划的五年(2006年-2010年)中,我国将累计投入总额达270亿美元(约合218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新机制”给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带来了哪些挑战?对缓解农村中小学办学困难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本刊特编发一组文章,从多个角度切实关注“新机制”下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石.具有全民性、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的特征。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是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战线长,分布广,大头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县乡机构改革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2006,(3):1-1
任务一: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确保2007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2006年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建设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逐步使所有学校均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