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毽子里的铜钱》这是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块烤山薯给我吃,我想给老人毽子里的铜钱但他不要的事情。文章结构较为复杂,所  相似文献   

2.
《毽子里的铜钱》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以毽子里的铜钱为线索,回忆了发生在卖烤山薯老人和小作者之间的温馨故事。老人虽生活艰辛却有二颗善良的心,虽没有钱却不唯利是图。  相似文献   

3.
盖鸾英 《辽宁教育》2012,(19):93-94
《毽子里的铜钱》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以毽子里的铜钱为线索,回忆了发生在卖烤山薯老人和小作者之间的温馨故事。老人虽生活艰辛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虽没有钱却不唯利是图。小琦君小小年纪能体谅老人生活的不容易,舍得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  相似文献   

4.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的一阵阵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专门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那是我从心爱的毽子里,费了好大的劲儿剥(bāo)出来给他的。他并没有接受,却笑眯眯地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慢慢走了。那时,我大约十岁。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兑三十个铜板,一块银元兑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嘻嘻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小手里一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效生成是教学在预设的轨道中运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的结果是对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修正、完善、升华。如今,我认为要想让生成在预设的轨道中释放光彩,教师必须正确把握课改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抓住课堂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智慧启迪。一、找准切入点,深入生成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本《毽子里的铜钱》讲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作者烤山薯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慈祥、谦…  相似文献   

6.
段传艳 《教育文汇》2013,(12):41-41
这天上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键子里的铜钱》一课,我范读了文章最后一段:“……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然后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悟。陶诗语同学第一个举手。我示意她先说说。她声音十分响亮地说道:“卖山薯的老爷爷佝偻着的背影……”。这是诗语第一次发言。她刚从农村转学来,不太会说普通话,把佝偻的偻说成“搂”了,引起同学们一阵大笑。  相似文献   

7.
《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的写作风格唯美,颇具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深入研究文本,查阅大量有关琦君的资料后,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评论琦君文章的话浮现到了眼前:"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  相似文献   

8.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六年制的四年级提出的一项阅读要求。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要达到这一阅读要求,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要降低坡度,做好铺垫,在三年级着重进行“学习给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的训练。因为“段中分层”与“篇中分段”的方法是相同的,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段中分层”的训练,就能为四年级进行“篇中分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从“段中分层”到“篇中分段”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9.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感受到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见本课的学习要求已经达到,正准备进行小结的时候,一学生突然插话:“老师,这些孩子怎么没去上学呢?”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三年级学生的命题作文作好准备,我利用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我是什么》设计了一堂说话课。小同学都爱猜谜语,于是我引用这篇课文中的句子作为谜面:“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中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让学生猜,然后根据他们猜的在黑板上板书谜底:水。我接着提问:“谁能讲一讲水可以变成什么呢?”稍加思考后,学生回答:“我揭开锅盖时,看到水变成了汽”;“在寒冷的冬天,我看见在水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尹慧英 《辅导员》2011,(8):12-15
"悦读"例文毽子里的铜钱琦君那时,我大约10岁。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红薯的来了。闻到那股香喷喷的味道,我好想吃啊!我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爱情’两字在学校里应该是绝对忌讳的!”这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出于反感.说的一句牢骚话。原来,任课教师给五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爱情》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愚蠢的爸爸     
韩玉瘦 《新读写》2008,(9):15-15
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应聘到一所小学,教四年级语文课。第一个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为《爸爸》的作业。周一晚上,我把收上来的学生作文带回宿舍修改。翻阅了几篇,我便发现学生们写的作文干篇一律,大都是“我的爸爸是最伟大的爸爸”、“爸爸是最疼爱我的人’。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江晓明的作文——《愚蠢的爸爸》:  相似文献   

15.
[案例]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其中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道:“我觉得这篇课文编得不好。”  相似文献   

16.
课间.同学们正津津乐道说他们怎样崇拜刘翔。一旁当听众的我,看着他们追星的劲和羡慕的样.便插上了话:“你们想不想学跨栏?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一位学生认真的答道:“真的吗?我想学。”不一会儿有多位学生给了我同样的答案.他们的热情把我给镇住了。于是.我组织了一个有26名学生组成的跨栏学习与研究小组.来自同一年级8个班级.男生20人.女生6人.总计26人.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周二、四的7—8节课。  相似文献   

17.
课间.同学们正津津乐道说他们怎样崇拜刘翔。一旁当听众的我,看着他们追星的劲和羡慕的样.便插上了话:“你们想不想学跨栏?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一位学生认真的答道:“真的吗?我想学。”不一会儿有多位学生给了我同样的答案.他们的热情把我给镇住了。于是.我组织了一个有26名学生组成的跨栏学习与研究小组.来自同一年级8个班级.男生20人.女生6人.总计26人.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周二、四的7—8节课。  相似文献   

18.
崔云 《教书育人》2014,(8):69-70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师们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激活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例,这是一篇具有童真童趣的课文,文章主要讲的是邻居家的小男孩给我展示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奥秘”:横着将苹果从中间切下去,苹果的中间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这使作者从中受到启迪。在这篇课文中,小道具“苹果”在改变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邻家的小男孩子“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出现了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审美性的角度解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学表达形式呢?  相似文献   

20.
鼓励的微笑     
一天放学后,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只很漂亮的鸡毛毽子,蹦蹦跳跳地对我嚷道:“我要踢毽子喽,我要踢毽子喽。”当时我正在做晚饭,便对她说:“你自己踢去吧。”于是,女儿独自走到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毽子。我之所以说她“玩毽子”,是因为她那样子根本说不上是在踢毽子——她不是把毽子踢飞了,就是根本没踢到毽子,她甚至不知道应该用脚的哪些部位踢毽子。不过,她的两只脚倒是忙得不可开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