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正荣 《江西教育》2011,(24):54-55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强烈的直观性,这就为形象的再“塑造”提供了可能.文学作品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生活的比照中、在合理的想象中、在问题的探究中和在语言的品味中“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强烈的直观性,这就为形象的再塑造提供了可能。文学作品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生活的比照中、在合理的想象中、在问题的探究中和在语言的品味中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3.
训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维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一般来说,文学形象大都指小说、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散文也涉及形象的问题。它既包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教学生怎样去鉴赏文学作品。而文学鉴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就要遵循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有三个层面:语言一形象一意蕴。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应当从它的表层语言入手,先感受作品的形象,再展开联想,逐步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5.
高卫红 《考试周刊》2011,(33):41-4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却存在严重的随波逐流现象,在文学课上媒体形象泛滥的现象更是令人堪忧,造成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理解文学作品能力滑坡,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退化。教师要增强媒体效益意识,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慎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用视听形象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6.
毛燕靓 《文教资料》2014,(36):100-102
"疯癫"意象作为一个标志性元素普遍存在于中西方文学中,而"疯女人"形象的塑造又加入了性别元素,使这类人物形象愈加类型化,日渐形成一个包孕丰富的形象系列。本文以《金锁记》与《藻海无边》的同异比较为主干,结合其他同类文学作品,试图梳理、剖析社会对"疯女人"的鉴定标准及造成女性癫狂的内外因素,以概括中西方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系列的内在共性,以及文本中"癫狂"所起的隐喻作用。  相似文献   

7.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论语》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人生活中的哲学道理,是中国形象的典型呈现。《论语》被多次翻译成西方语言,成为在翻译中展现中国形象的突出代表。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中国形象的描绘时也会产生偏差。《论语》中的关键词与隐喻英译就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亦是如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看"到鲜活的形象,并在这种"看"的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的应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功能、深化主题、修辞以及提供弹性空间的作用。模糊语言的成功使用可以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文学意境时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填补空间的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因此,对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亦是如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看"到鲜活的形象,并在这种"看"的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再造想象,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调动自已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感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使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间接的实现,并在头脑中“复活”。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形象。比如,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鲁智深,倔强挺立、力求上进的白杨树,水乳交融、轻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鲜明的直观性。这种形象的间接性,为学生进行再“塑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作家都会各显神通,抓住细节描写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作家们通过精妙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不同面貌、语言、行为、思想、性格等,来使人物独特个性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语文教育势必要加强文学课教学。“文学即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黄昕 《广西教育》2010,(26):13-13,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刘英 《文学教育(上)》2014,(24):116-117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起到解读和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形象,最真实。罗贯中塑造曹操的"真",是因为他喜欢真实的曹操,并想借曹操来影射自己,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从历年的《考试说明》的条目看,现代文阅读这一章中的“文学作品”当有别于“文学常识”章中的“文学作品”,它主要是指散文、小说与戏剧。至于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当然也主要是就这三种体裁而言,它包括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意义、语言的含蕴、意境的创设以及布局谋篇、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等。综观多年的高考命题,对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测试,多从“鉴赏形象”、“鉴赏语言”、“体会意境”、“理解表达”、“辨析技巧”、“比较写法”、“阐释效果”等角度命题。而这些鉴赏点又多是读者见仁见智之处,往往没有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而典型的女性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缩影。中国作家莫言与加拿大作家门罗分别于2012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擅长塑造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门罗以塑造具有一定觉醒意识但迫于现实而选择妥协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影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包括作者因素、时代性因素及读者因素。挖掘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能够揭示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的异同,为今后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作者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为重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