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绘画、建筑、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的三大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三者共同的审美特征和各自在空间上的相异“幻象”的分析,把握到造型艺术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绘画、建筑、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的三大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三者共同的审美特征和各自在空间上的相异"幻象"的分析,把握到造型艺术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是具有诗性智慧的人用美的尺度衡量自己,建构自己,使自身从异己的自然和残缺不全的现实中超脱和解放出来的需要。他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因为艺术是人的诗性智慧的对象化,他用想象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让人在其中进行诗意的卧游,在审美同谋过程中走向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4.
贝尔的美学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石,他以形式意味与审美情感这主客相融的两面构成他的形式主义美学,从而取代了传统美学主客相分的认识论模式,并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审美意境的创造是以物为基础,以“我”为主导进行的。审美意境是在意的作用下对世界万物各种矛盾的选择、陶冶和浓缩后形成的新生命。审美意境或造成悬念,或欲露故藏,造成神秘感,给人以想象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审美理解力是一种渗透着感知、想象、情感的直观把握,它具有三层建构:最基本的理解是对于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第二层是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典故、题材、技巧等内容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的理解;第三层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直观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陈菁华 《教育探索》2007,(11):39-40
审美理解是一种渗透着感知、想象、情感的直观把握,它具有三层建构:最基本的理解是对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第二层是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典故、题材、技巧等内容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的理解;第三层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直观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被公认为现代艺术理论的柱石。中国古代书法以笔墨纸砚作为工具对方决汉字进行形的塑造构成其独特的“形式”。而书法中“人”的因素导致了不同的意趣和风格,书家以精气神论之,这正体现着中国书法的“意味”。中国书家以大量的实践和理论完成了中西艺术理论的同构,赋予书法这“纸上的舞蹈”以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语言一样,都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符号实体。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由于所指具有非固定性与生成性,其能指便有着相对独立的本体地位。而语言只是一种纯粹的符号存在,能指仅具有传达固定所指的作用。诗歌要把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就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潜在的诗化基因,使抽象的符号存在成为具有形式性与结构性的感性具体存在。因此,突出能指、塑造能指、追求能指与所指的相互转化性,就理应成为诗语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环境艺术的综合体。美学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建筑艺术在造型空间及同环境的搭配上呈现出多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诗歌意象的演变。意象的审美内涵,意象运动的心理历程,意象的审美经验类型和意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索绪尔和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出发,根据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任意性可能导致错误的解释项,依据动物依赖脑海中出现的图象,能准确解读同伴释放的信号,而人类依赖于书面或口头语言符号,很少去恢复译文原作者创作时的脑海意象,提出考察原文作者的意象与译者恢复的意象间的相似性,来决定翻译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歌圩凝结着壮族人民的审美思维与诗性智慧,是一种动态的、活泼的文化习俗,它经历了原始文化符号、民俗节庆信仰、民族文化产业的演变过程。作为审美活动的壮族歌圩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神俗叠合的时空场境,寄寓了壮族的诗性传统。歌圩凝聚着壮族民众的审美愉悦,更慰藉着人们的美生欲求。因此,审视壮族歌圩的审美范式的文化表征,从承与变、显与隐、神圣与世俗三重审美视域探析歌圩的审美意蕴,对于促进新时代广西壮族歌圩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克莱夫·贝尔在20世纪针对视觉艺术提出了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理论,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重要代表。其中,贝尔对于“意味”“终极实在”等观点的论述引起了后来学者的探讨,学界对相关观点及论述褒贬不一,而这都无法否认贝尔艺术理论即“有意味的形式”对西方传统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它突破了自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来对再现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它强调要重视感官上带来的形式的整体性。这些突破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中独特的重视整体性的知觉冲动与重视超功利性的抽象冲动,这构成贝尔艺术理论突出贡献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洋溢着浪漫气质与生命之美的楚造型艺术,融会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其主要类型包括青铜器皿、丝绣帛画、漆器艺术、建筑艺术等,追求个性和自由是其精神特质.楚造型艺术是中国古代极具文化意蕴的艺术,表现出楚人独特的精神特质与审美情趣,体现了楚人豁达开朗的气质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6.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在形式主义日盛的情况下,对形式与内容矛盾关系的一种调解。贝尔是从形式出发来建构其理论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调解的结果不但使形式脱离内容,反而导致意味的消解。形式美的独立性成为“意味”消解的前提,形式因的能指性和转换性为消解性提供了可能性,主体心理图式的差异性和解读方式的多样性,则标志着“意味”消解的开始,并成为一股驱动力,进一步使消解走向高潮。消解的过程,是原有“意味”建构与解构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本身也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诗歌越发技术化的同时,讨论一下诗歌的审美特征不是无益的。本文认为诗歌以意象群集为躯体,以情感经验为生命,以境生象外为审美价值之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语言的根本属性——任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视为语言的第一原则。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致力于语言理据性研究的学者大多将这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放在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加以批判。研究证明理据性是就符号组合而言的,而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而言,它们不属于同一研究范畴,因而理据性不能构成对任意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周金田 《培训与研究》2007,24(11):94-95
装饰雕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雕塑对于其他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于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并提升改造观赏者的感觉,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特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外艺术家的著名绘画作品的分析讨论 ,认为绘画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的载体 ,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物质形态 ,构成审美形式的各个要素即色彩、笔墨、图式等。因此 ,艺术家对这些要素必须深入研究 ,使形式和精神得到完美的结合 ,这样 ,才能使绘画作品体现出一种“有生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