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颜老师上的《给女儿的信》,教学效果很好,觉得是一堂好课,值得向大家推荐。颜老师的课好在哪里? 一、紧扣课文精粹,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这篇课文的精粹是什么?首先,当然是“什么是爱情”。这是个既敏感又复杂的问题。多少名人大师、作家诗人作过这样那样的诠释,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真可以热闹一阵子。然而,颜老师却不这样做,她紧扣“美和力量”“忠诚”“永恒的记忆”三个层面,准确、简明地揭示爱情的  相似文献   

2.
<正> 《青年作家》一九八五年第十一期的末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一个醒目的标题:“鲁迅并不喜欢《阿Q 正传》”!这篇短文抄引了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所说的几段话作为有力的论据。很快,上海的《报刊文摘》(第三○八期)摘引了这篇短文,标题改为“鲁迅并不以为《阿Q 正传》是他的代表作”。文章虽然登在  相似文献   

3.
蝈蝈 《中学教育》2004,(10):62-64
“反腐小说”是一个既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提法。一方面几乎每一位被世人称道的“反腐作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反腐小说”,觉得就好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称作“军事体裁小说”一样是一种贬低,另一方面在书店和网上这样的归类却随处可见,这也许可以表明至少在读者心目中“反腐”确实是构成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风筝》是一柄“双刃剑”:既解剖了他人,也解剖了自己。鲁迅的《风筝》是一出悲喜剧:既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毀灭了给人看,又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开了给人看。这柄艺术的“双刃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解剖自己淋漓尽致,剖析他人亦入木三分。这出人生的悲喜剧匠心独运,神采四溢:既升华了艺术真善美的意境,又揭示了假丑恶的本质。它们共同构成了《风筝》的艺术个性。 “双刃剑”的个性,是《风筝》这篇散文最引入注目的艺术内容。它不仅尽显了鲁迅一贯的精神品格:解剖他人,也  相似文献   

5.
一《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山”的位置,就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世上本没有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月《香港文学》总第82期发表的秦牧《〈侨乡惊梦〉序》中指出:“韩萌是一位归侨作家,”“既可以说是中国作家,也可以算是新加坡作家……”这两句话道明了韩萌及其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出现的“文学爆炸”,曾惊得西方目瞪口呆。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逐步发展,这座辉煌的文学殿堂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座格局独特、色彩奇异、风姿绰约的宝殿。在这由彩珠缀成的殿堂上,秘鲁结构现实主义大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是最为耀眼者之一。这个生于印地安土著文化的土壤上,又吮吸着西方文学的乳汁长大的作家,既继承了拉美文学优良的传统,又接受了欧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他以自己丰富、独特的创,作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他的作品如《绿房子》、《城市与狗》、《胡莉亚姨妈与作家》等都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刚刚介绍到我国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则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大兵》读后,既让人激动,也让人沉重。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撼人心魄的作品了。作家梁晓声以极为沉痛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兵”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人们是在车后面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小说中,“大兵”无疑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在“大兵”的身上,作家集中了绝大部分笔墨,将他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紧扣情节,巧妙设置悬念小说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本文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文眼”是文章的精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准“文眼”,学生就找到开启课文之“门”的钥匙。那么文章的“文眼”又在何处呢 ?  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这种情况一般在议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课文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主张,也是全文的论点和中心所在。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唐的《作家要锻炼自己的语言》等,其文眼就体现在课文的标题上。   二是体现在文章的起始句或起始段中。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抒情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当中。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文章定…  相似文献   

10.
《花城》是做为阅读课文被编入高中第四册语文教材的。如果从高考大纲的要求看,象《花城》这样的抒情散文,是与“说明、记叙、议论”三方面的读写要求不能直接对上号的。因此,在处理这一类教材时,可能出现这样的偏向:点点中心,分分段落,草草了事。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被认为是最急需的那些知识上去。这里既有认识上的偏颇,也存在具体问题:课文篇幅较长,课时少,难以处理。但是,在高中第四册语文课本中,规定为阅读课、又与高考要求不能直接对上号的文章占一半。所以,如何处理这一部分教材,是毕业班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相似文献   

11.
羊城晚报推出80后作家创作实力排行榜第一名:李傻傻男,1982年出生,现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代表作《红X》、《变成鬼的人》。李傻傻是目前最神秘的“80后”作家,在网上已经被称为“80后文坛第一高手”,著名作家马原也将他推崇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并用以对抗以郭敬明为首的5大偶像写手。2004年,将是李傻傻脱颖而出的一年,《花城》杂志和花城出版社力推其长篇小说处女作《红X》,这使得李傻傻成为“80后”惟一一个获得纯文学领域力捧的作家;而东方出版中心也将出版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变成鬼的人》,李傻傻甚至因为他的散文而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12.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在介绍荔枝知识时,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而且引用的使用十分巧妙。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引文的内容遍及文章的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例如标题就引用了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标题中的“南州”的“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是现存阳历七月,“丹”指荔枝的颜色。引用这一诗句作为标题,既别致,鲜明醒目,又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成熟期、产地和颜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小说单元中,录有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这两篇小说分别写于 1919年、 1927年,时间前后相隔 8年之久,但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一、小说取材   这两篇小说均取材于重大政治事件,都描绘了革命低潮时期的中国社会。《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徐锡麟、秋瑾被害;《夜》则反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而作家们也正是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探寻中国的前路。   二、标题艺术   《药》《夜》都是一字标题,简洁至极而又意味深长。这两个标题都虚实结合,富…  相似文献   

14.
拿来一篇课文,怎么下手,该从哪里下手,这是阅读教学中首先会遇到而又必须确定、解决的问题。通常,我们教学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一、看标题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示,是作者紧扣文章内容精心拟定的。因此阅读教学中,以文章标题,尤其是以标题中的关键字词作为切入点,是非常有效而重要的。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们可抓住标题中的“套子”一词做文章设计以下思考题:(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2)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他这样装在“套子”里的人?(4)他把自己装在“套…  相似文献   

15.
山东莱阳有个叫宋静文的女孩给我写信,说对我的名字感到熟悉,“好像是哪个网络公司的副总裁,又好像是给《幽默大师》画漫画的,要不就是哪位小有名气的中青年作家”。这倒是个有趣的话题。我知道有个画漫画的周锐;中央电视台“动画城”也有个编辑叫周锐,那是个女周锐;还有个大  相似文献   

16.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17.
很多作家都看重自己作品的名称,海明威尤其如此。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写完以后,他开始重新斟酌标题。他在笔记本上列了一长串名称:“费尔斯塔”“垮掉的一代”“注入大海的河  相似文献   

18.
《同学》2002,(10)
XX老师: 我遇上了“题目自拟”这类作文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只好等到写出全文再去拟写题目。这样,由于写作时没有题目框住内容,信笔所至,因而又往往出现文章前后主旨不一,或中心不够明确等毛病。怎样才能巧拟文章的题目呢?您能告诉我拟好题目的要求和方法吗? 青岛浩天浩天同学: 诚如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文题,不仅可以框住文章内容,使文章主旨集中,中心明确,而且还可以让人在一瞥之间窥见文中的丰富内容,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人们的视线,激发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和兴趣。因此,历来作家们都十分注意拟制标题。茅盾写《子夜》这部长篇小说时,最初冠名“夕阳·燎原·野火”,经反复推敲,最后改为《子夜》。作者说:“《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就快天亮了。这是以当时革命发展的形势而言。”这一改动,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是一篇构思独特新颖的文章,初读发觉似乎有点散漫,然细读后你会发现作者的构思是丝丝相连、环环相扣。试做如下分析。全文以少女时读奥尔珂德的《小妇人》写起,以“眼泪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统领全文。它既紧扣了标题中的“泪”,又作为下文全文的“纲”,  相似文献   

20.
论潘金莲     
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几百年来,在枝节问题上,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在总体上,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淫妇”的形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书中第二十四回的标题上就明白地写着:“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到了李卓吾时,他在《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中夸赞作者刻划这一人物时说:“传神传神,当作淫妇谱看”。“说淫妇便像个淫妇。”这是文艺批评家的看法,也是较早的“淫妇论”。一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