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同时也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与里程碑性质的影响。狄考文之所以会成为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先驱者,既是由于当时历史潮流的驱动,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登州文会馆是由登州蒙养学堂发展而来,它从小学到中学进而发展成为大学,在19世纪下半叶的山东乃至整个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会馆的办学特色包括重视宗教教育、强调儒家教育、注重实验教学、采用汉语教学等。作为登州文会馆的创办人,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意图通过办学来传播宗教,实行文化和宗教侵略,其主观意图昭然若揭;但在客观上,狄考文创办的登州文会馆通过设置西学课程和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启蒙了学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会教育家狄考文不但是教育思想家,还是教育实践家,是一位集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体化的伟大教育者.狄考文在创办登州文会馆的办学活动中,鲜活地体现了其对“完整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展示.“完整教育”思想及登州文会馆的办学经验,对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登州文会馆成立150周年,山东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于2014年10月11-14日联合主办了“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史暨登州文会馆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的近50名学者齐聚济南,提交论文34篇,涉及主题有中国高等教育起源、中国基督教大学国际化背景及中外比较、中西学术竞争、大学制度的建立、政治与大学关系、近代大学学科的建立、大学教育与社会职业等。这次会议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后,“革命巨子”徐镜心在东北和山东领导了北方的独立运动。在山东尤其是胶东独立过程中,登州文会馆的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光复了潍县、登州、黄县。其中,光复登黄战事被誉为埋葬清廷的最后一役,登州文会馆的学生邹渐逵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新发现的徐镜心手稿《光复登黄战事纪实》等珍贵史料,初步探讨了登州文会馆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燕京大学     
《教师博览》2008,(1):20-20
燕京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4个美英基督教分会在北京开办的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1949年以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昊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  相似文献   

8.
狄考文夫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登州创办蒙养学堂,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发展为登州文会馆。文会馆在办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和德育教育上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从而对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建于1864年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渊源颇深。文会馆实施分斋教学,具有递升性、分科类的特点,被视为分科型大学的雏形。在教学过程中,文会馆吸收西学教材,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把握中国人学习特点,编辑出版西学课程用书,不但为教会学校使用,也为晚清新式学堂采用。文会馆秉承"完全教育"理念,重视中学与西学知识的讲授,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流向教会学校,且为清廷官办新式学堂充当西学师资。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是指基督教会及天主教会在中国(主要指大陆)所办理的女子高等教育。它包括教会女子大学中的教育,也包括其他教会大学中的女子教育。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为中...  相似文献   

11.
齐鲁大学是传教士在中国最早创办的教会大学之一,本文旨在介绍山东地区收藏的齐鲁大学的历史资料及其对齐鲁大学研究的意义,希望为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 1 齐鲁大学是在山东各地逐步发展起来的,齐鲁的资料也主要流传在山东各地。这些资料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齐鲁大学的出版物;二是解放后关于齐鲁大学的回忆文章和资料;三是历史档案。 齐鲁大学的出版物,实际上包括了两个部分:一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的教会中学和大学建立起来,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教会办大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0年代中国发生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注册立案。抗日战争中,教会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少.到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教会学校被取消,结束了其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教会学校虽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但它客观上起到了为中国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的教会中学和大学建立起来,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教会办大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0年代中国发生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注册立案。抗日战争中,教会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少。到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教会学校被取消,结束了其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教会学校虽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但它客观上起到了为中国传播先进的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884年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办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这所中国最早的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西方科学、中国经典和宗教教育的三结合原则,表现为重视西学教育,特别是西方科学技术的教育;兼及中学教育;突出宗教教育;学校不设英文课程。她的课程建设为中国大学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近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立案的政策、措施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绝大部分教会大学和大多数敏会中学的立案基本结束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内中外教育并存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而是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由国家统一管理,这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宗教教育是教会学校的基本特征,随着教会中学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其宗教教育目标也经历了培养宣教师、培养基督徒人才、培养有基督化人格的人才三个阶段。立案以前,宗教课教学曾是教会中学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立案以后,则为以青年会为主体的宗教团体及宗教课外活动所替代。教会中学的宗教教育对基督教传教事业、教会中学生的成长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基督教有着深刻的联系。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是大学的原型之一。教会强有力的支持对大学的创建和巩固至关重要。在漫长的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在合作中走向疏离。近代大学与基督教会重建合作关系。在现代大学,科学与信仰共存,大学承担着"世俗的教会"的使命。大学新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对真理、智慧、人类尊严与自由的虔诚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在华基督教大学发展史上,首任校长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巨大。作为福建协和大学的首任校长,庄才伟先生一生勤奋,治校有方,不仅使协大成为后起之秀的一所教会大学,也使协大为福建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历史性的典范。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无疑是协大的奠基者,是中国教会大学史上一位有所作为的教育家,其人格和功绩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外国教会在青州衡王府旧址上所建立的青州培真书院、青州广德书院、青州广德医院和青州医学堂皆为齐鲁大学的前身,是山东近代教育最主要的发祥地。本文以外国教会原始史料为基本素材,对山东近代教育早期历史进行了考证,理清了外国教会在山东从开始办学到近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本考证澄清了历史事实,再现了青州和山东的历史辉煌,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补充和丰富了山东近代教育的历史资料,对记史、教化、资政、鉴古知今,服务当代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影诞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尽管并未像其在发明之初被预言的“改写教育历史”,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教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今的教育技术之一,研究范围及方法也愈加广泛和科学.中国的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而事实上在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最早的两所高等学堂登州文会馆和京师同文馆中就已经出现了讲授光影原理的教科书.本文通过史料对电化教育初始阶段的关键事件与人物进行梳理,让读者了解中国电影高等教育诞生的根源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