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把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实施相应的现代教学方法,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智力,是培养四化建设高质量人才,适应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有效措施之一。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一问题。一、把握学生知识基础,优化教学内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特点,提出了“课程结构论”。布鲁纳认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要使学生用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去分析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形成地理技能,则必须把学生从第一课堂中解放出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这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对于教育提出的最大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教学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小学教育应首当其冲的从基础开始深入贯彻,数学教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其教学改革的目的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切身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特别是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把数学教学从枯燥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为兴趣教学、有效教学,这才是小学数学实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在当代社会主义高校教育教学中尤其值得提倡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自应大力实行“因材施教”,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其主要途径有四:一.以学生为主体,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三.改革课程结构,分设多种课程门类;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目标上,要根据教学对象及教材内容的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侯枫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4):186-188
教学改革是教学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教学改革必然伴随着转型和变化。在转型和变化中,老问题和新问题同时存在,老问题如何把握,新问题如何思索,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在教学改革中,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课堂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我们首先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要和谐,和谐社会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课堂教学要和谐,和谐教学铸就高效思想品德课堂。和谐高效课堂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一种新境界,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所谓和谐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者、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伟国 《江苏教育》2022,(91):78-79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程,需要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发挥其德育教化功能,实现学科育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也是学生认知世界养成、人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明确德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融入智育之中,积极地将德育思想融入思政课程中。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从四个维度促进德育理念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达成高中思政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2000年秋季启动以后,到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正确处理。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传授为中心。走进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相结合;拓展  相似文献   

10.
协商课程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以及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努力运用协商课程的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关注教学细节,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到:提高自身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满足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提供良好的协商环境,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关系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明宏 《考试周刊》2013,(2):127-127
从新课程理念中可以解读,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才能使得学生个性得以有效地张扬;其次,只有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最后,只有善于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多样化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校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坚持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始终注重把开发教材资源、开发教法资源、开发课外资源和开发学生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真正推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体育教学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事关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搞好中学体育教学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论述了让中学生喜欢体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民商法来说,该课程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如何跳出圈子,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创新与改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但是,目前民商法课程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缺漏,还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行新模式的探索,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提升,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从当前民商法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对民商法教育改革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以何种姿态进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真正回归课程改革的本质、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这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共同理性思考的问题。文言文教学研究探索课《与朱元思书》,执教者选择了“坚持学生立场:从‘新三学’的理念视角”这一研究取向。这一取向契合了“新三学”的先进理念,即“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是“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  相似文献   

15.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改革、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CDIO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以CDIO为主线,从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岗位适用能力、行业发展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等三方面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体系在高职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课程教学改革逐渐走向纵深,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作为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日益成为物理教学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物理教学因素是促进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因素,对此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更要有一种层次上的把握,使物理教学既非轻而易举让学生乏味,也非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锐意创新,作为教学最重要媒介的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认为,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学语言创新的主要特点是重要的。它可以明确教学语言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优化语言,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个中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与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把学生从“三个中心”中解放出来,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客观、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驱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是适应国家人才目标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提升师范生竞争力,有效提升具备知识与技能的双向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的开展“课证融合”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而言是双向互赢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