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将出现的新职能,并进一步探讨教育应如何适应这场经济革命.  相似文献   

2.
3.
“知识经济”的由来及特征“知识经济”的有关思想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关于未来社会与经济形式的描述中。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认为“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服务业,理论知识的集中和具体化将成...  相似文献   

4.
表现性学习倡导“学以致表”。表现性学习具有表现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特点。“表现性学习”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坚信每个正常的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坚信通过表现架起了内化和外化衔接转化的桥梁;坚信学生是表现性教学的主体;坚信教师是表现的促进者。“表现性学习”教学理念体现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所以教育改革需要实施表现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6.
近一年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多次学习考察活动,足迹遍及近年来声誉鹊起的改革名校。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改革经验,我独对这些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特别感兴趣,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事实,所有的改革名校里,教改成功的背后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位或几位教育理念先进,管理智慧超群的人,且他们都一般在学校里掌握行政实权,能推动教学变革。  相似文献   

7.
8.
我们的面前展示着一轴色彩斑斓的人物长卷,这里有催人奋进的诰歌,也有令人叹惋的太息。研究其中的“叹号”、“问号”或“省略号”,或许能矫正我们在教海中的航向——我想。人人都在走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步伐,走着各目不同的路,终于走到既定的、该去的或不愿意、不该去的地方。研究人才们走过的路是件有趣而又有益的事:按着人们成才的行踪,可以找到教改的归宿。“才”如斧刃,“学”如斧背,“识”  相似文献   

9.
来美半年,耳闻眼见,感到数学教育已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翻开美国报刊,论述数学的几乎没有,但谈数学教育的却篇幅不少.著名的《纽约时报》于今年6月15日发表长文论述美国经济前景,在提到国民素质时,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正进行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范围之厂,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改革自然没有多少前车可鉴而只能是摸索前进,不足乃至失误就在所难免,所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十分必要,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对语文教育的批评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育批评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股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语文教育的批评就没有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0多年前的一个清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走过月亮女神的神庙,来到河边。看到不眠的河水奔腾不息,赫拉克利特不由感叹道: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育改革呼唤培养创新型教师,培训创新型教师是师资培训的当务之急。通过培训,要使广大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由传授型向创新型转化,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员培训:开展十项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包括六项常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能力、实施课堂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能力、组织管理班级能力、指导学生活动能力、测评教学效果能力。三项重点能力:开展心理教育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运用教育技术能力。一项核心能力:培养拓展创新能力。   在全员十项能力培训活…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不同的考试 目前的考试可分为两种性质:一是为升学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一是作为平时教学检测手段或教学质量的评估手段的考试。由于操作的复杂性,这两者在方式上可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把教学改革作为高教改革的核心,重视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地方高师教育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地方高师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主动适应的观念、新型的价值观念、竞争的观念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的积极参与。那么,教育改革呼唤怎样的教师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素质教育呼唤科研型教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材实验和教育科研,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由此可见,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有宽厚而扎实的文化知识、优良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我认为能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与学生融洽相处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新时代的教育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还儿童天真快乐的童年,给儿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