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段子”是我国信息服务企业打造的信息新产品,它的诞生和传播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即适应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巧妙洞察成行业先驱"网红经济"这个词语是从去年开始被推向风口,在今年则达到了话题的巅峰。众所周知,楼氏传播是一家以段子手而起家的新媒体公司。而段子手也被称作意见领袖,甚至可以说是网红的"前身"。在几年前,我们便洞悉到了段子手这类群体的可发展性,因此开始了这方面的资源整合,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蓉  金妹 《报刊之友》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蓉  金妹 《今传媒》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吕荣慧 《新闻世界》2014,(6):122-123
"段子"一词在中国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其形式与内容不断随着时代而变化,但是其精炼的风格和幽默的精神却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段子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具有了新的活力,各种包含着特定意义和网络表达的段子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字在小范围内进行表达,还可以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在网络中进行传播。网络段子的形成与传播不仅彰显着网民的睿智与娱乐精神,也代表着各种多元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娱乐化时代的网络狂欢。  相似文献   

6.
张远笛 《新闻世界》2011,(11):112-113
“红段子”短信是以短信的方式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在广大受众中推广“红段子”短信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在优化其传播效果时,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使短信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红段子”短信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1]以"学习强国"APP平台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华夏文明传播中的表现形式、内容特点,并就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华夏文明传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近几年新兴的文化现象-"红段子"的发展现状及与其他段子现象的时比来说明"红段子"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播,发展对策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时代,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四C营销模式的确立,利用故事、话题进行营销传播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新手段。2009年,联想推出具有外观轻巧时尚、待机时间长、便利无线上网等特点的ideapad U系列笔记本,其产品通过网络新媒体,整合故事营销与话题营销的新模式,巧妙地创造设计出"斑马人"的概念及"UU10小时打车事件"等故事,引发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强烈共鸣与持续关注,从而为其新品上市成功地做了预热宣传。本文以联想ideapad U系列笔记本营销经过为案例,分析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故事营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晁姝蝶 《新闻世界》2012,(4):120-1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很多舆论热点事件并不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关注而得到揭露,而是在网络议论达到一定热度之后,权威媒体才开始介入报道,从而形成舆论热点事件。本文以"五道杠少年"事件为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热点事件传播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而且由这种传播技术创新而催生出来的新媒体,正在推动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新媒体出现时间还较短,虽然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但并无"强势"可言。传统媒体广播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等特点,迅速展现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以国内外档案部门利用新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档案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方面的可融性及可鉴性,学习和领悟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方式手段和发展方向,了解新媒体受众群捕获、消化信息的习惯,培养档案工作者在传播优秀文化实践上的主动意识。一、新媒体概述"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4.
崔鹏  杨牧 《新闻战线》2022,(6):107-110
借助“洋网红”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具有许多优势。“洋网红”比较了解海外受众的喜好,更倾向以平视镜头聚焦百姓生活,能够以更细腻多元的视角展示中国。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助“洋网红”开展国际传播,同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择合作对象,充分发挥“洋网红”善于讲故事的优势,通过清新明快、传播力强的新媒体产品,更大程度地利用社交平台进行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传媒业的竞争出现"白热化"的态势,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之间、同类媒体之间展开一场场围绕着"读者群"的争夺战。在这场"读者群"的争夺战中,晚报只有以读者为先,打好"读者牌"才能扭转颓势,走出寒冬。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形式更为丰富、多元,大批“可视化”新闻的出现尤其引人注目。其中,手绘因其独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题材的新媒体报道中。文章以各类手绘新媒体产品为例,分析了手绘的应用领域、自身特性及其如何助力新媒体传播,并就手绘新媒体产品生产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竹  邓倩 《传媒》2023,(14):44-46
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活化”文物,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传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在文物“活化”方面如何创新成为当下文物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主流媒体文物“活化”传播的探索,探析文物“活化”产品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传播风靡之现象及其哲学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婷 《东南传播》2010,(9):89-92
网络语言似一阵流行的季风在网络及网络之外风靡。网络语言纷繁的游戏景象,映射了语言背后的"人"的精神生态以及大众传媒为导向的大众文化浅薄、表面、虚无的时代风象。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社会"碎片化"的语境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传播风靡之象,希冀大众传媒积极引导高雅、健康、道德的文化理念,引入自由与责任的哲学精神,以濡养和救赎现代生命价值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肖国莲 《新闻前哨》2021,(2):109-110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了便捷渠道,催生了"网红"现象。近几年随着"两微一端"的应用越来越广,为"网红"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各类"网红"不断涌现。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网红"的关注度都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对现象极网红的传播,从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和传播价值等方面规制和引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连娜 《东南传播》2011,(5):54-55
"红段子"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自诞生以来迅速被大众接受并自觉参与到创作和传播中来,这说明"红段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红段子"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受众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创作和传播中读者和作者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红段子"不仅符合受众的期待视界,并且其创新模式更加超越和拓展了受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