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报道在关注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日常衣食住行的简单报道,更不应该是琐事的展示。时下,关于民生类的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1.传播理念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地方台的新闻改革开辟出一条新路。这种后来被业内人士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与当时占据主流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联播体"新闻相比,无论在报道内容、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4.
节目内容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要贴近百姓的视角,符合受众的需求,但是民生新闻不仅要反映"柴米油盐"等百姓起居饮食、日常生活的事情,还要站在民生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政府部门的举措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等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命题,把民生报道扩展为具有更深意义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民生为新闻媒体创造了更多的素材,报道资料显得更加繁多,这也造成了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忽略了很多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问题,而且,还有些问题的出现有待解决。本文针对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二、当前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一)内容深度不够,节目同质化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的发展遭遇困境。进入"后民生新闻"时代,民生新闻应该注重议程设置,积极引导舆论;开掘新闻内涵,做足深度报道;创新报道形式,持续吸引受众;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素质;提高媒介素养,引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民生新闻的产生既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有关,也是媒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做出的调整和变革。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关乎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力。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较为广泛,很多新闻都具有连续性,跟踪报道是民生新闻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除了大众生活发生的新闻新事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教育、医疗、治安等。民生新闻的兴起,首先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民生话题的关注。近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无不格外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在近年来的全国及地方"两会"上,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视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打破了以往新闻的高高在上,也在全国各地方媒体中掀起了一场"民生新闻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涌现,参差不齐的新闻质量也暴露出定位模糊、价值观移位等问题。在民生新闻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寻求节目质量的突破与转型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提升与转型思路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马静 《新闻世界》2010,(11):41-43
近几年民生新闻的发展呈现出滞缓的态势,并且受到学界、业界和受众等不同方面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指正。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现有瓶颈,在报道理念和操作实践方面适应当前的社会变革和受众需求,是新闻学界和业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美国传播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者教授詹姆斯·凯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传播"仪式观"与"传递观"的概念。本文从传播"仪式观"的框架来审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探求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尝试为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找到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坪 《新闻实践》2011,(2):52-52
红网:《百姓呼声》 对于民生的问题报道,省级新闻网站都十分重视,几乎都设有专栏,名称也很实在,"民生帮帮帮"、"民生热线"、"焦点民声"、"网上民声"、"民声通道",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系民众、服务民众的舆论氛围。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红网的《百姓呼声》,是其中一个典型。《百姓呼声》中有八个栏目:"投诉举报"、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倪孔法 《新闻窗》2014,(6):76-76
一、采用连线报道时政新闻的优越性 (一)连线报道凸显广播的快捷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以及县领导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庄重、规范,特点是求"稳"而不求"快"。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疾速,平面、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媒体争芳斗妍,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广播时政新闻也要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听众,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华颖 《视听界》2014,(3):102-103
一、去琐碎化,变小民生为大民生民生新闻要贴近受众、服务百姓,"百姓事,无小事"。于是,接受百姓投诉、反映问题以及对普通市民生活场景的记录便成为主要报道题材。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成了百姓生活垃圾、停水停电、消费纠纷等诉求的代言人,新闻报道往往片面还原一些琐碎事实,平庸的题材大大弱化了新闻应有的价值,节目内容也就随之变得市井琐碎。  相似文献   

16.
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树立“大民生”的理念,提高,民生新闻的生命力;摒弃平庸与低俗,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改进报道方式,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民生新闻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余正华 《新闻窗》2011,(3):46-47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以其固有的新闻特质、庞大的受众群体,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要做好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8.
《第一时间》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几乎每天都有灾难性报道,其中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惨案。如何在准确报道灾难事件的同时,又强化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呢?这就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泛滥导致重复报道、降低新闻价值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民生新闻发挥反映呼声、舆论监督、增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归纳出当下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保民生新闻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汪伟 《新闻世界》2014,(7):39-40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