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营 《新闻世界》2011,(6):100-101
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网友的选择性行为使他们很容易发现与自己见解相似的讨论,造成群体极化现象;存在文本偏见的新闻或帖子由于其本身的某种倾向,不仅引来持相同或类似观点的网友发表意见,而且吸引更多不了解情况的的网友关注并同意该观点,加强了群体极化;网络匿名状态下的群体心理,在讨论层层展开的过程中,这种激烈的情绪和观点不断复制,传染给其他成员,造成态度极化。  相似文献   

3.
张琪 《新闻世界》2011,(10):132-13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构建和拓展网络公共领域的空间,但是网民参与中也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河北大学飙车案"事件的发生,立刻引起网络的关注,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不断制造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洪见骁 《东南传播》2013,(12):42-43
体育微博在体育信息的传播以及受众之间的网络互动上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中普遍存在着的群体极化现象也开始慢慢在体育微博中开始出现,体育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原因,在网络和现实中都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新浪体育微博为例,努力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帮助人们理性地去看待体育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周田溆 《新闻世界》2012,(5):177-178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网络集体群化现象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现状、诱因和引导”是网络群体极化研究的主题。由于网络给舆论主体提供了一个新型的交流平台,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促使了网民的聚集,同时也导致网民群体出现极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从若干公共事件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透视当下网上一种常见现象——群体极化,通过一系列现实个案分析其原因、生成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同时,探讨在两个舆论场并存的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群体极化。  相似文献   

7.
郑慧洁 《新闻世界》2014,(7):264-265
本文以2012年因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而引发中国网民对中日关系的再度关注和讨论为例,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版块中网民关于"钓鱼岛事件"的讨论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和验证了两个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对涉及国际关系的事件网络舆论存在非理性特征,并且意见领袖的作用正在减小。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功能的愈发强大,网络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强:展示自我,发表言论,针砭时弊,听取意见……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民的参与性也随之增强。由此,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也愈加普遍,而参与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如何阻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愈见急切。  相似文献   

9.
10.
盘敏 《新闻世界》2014,(1):81-83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趋显著,它影响政府决策、司法公正、社会文化风气及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深度转型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深度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根源、高度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动因及网络群体心理规制下的受众心理渊源,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动力机制,需要深入分析,以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参与的群体规模庞大,显效时间短,涉及人类生活层面广泛,它不仅危害网络空间,也联动社会左右现实生活,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有组织的实体威胁社会稳定局面。因此,大众媒体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作为期刊编辑,不能盲目的跟风、炒作,而要行使好作为把关人的责任。在网络一面倒发生群体极化现象时,要力挽狂澜,有意识的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疏导偏激的言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2.
赵淼  孙琦 《新闻世界》2011,(9):134-135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是舆论的一种极端形式。本文以“复旦黄山门”事件为例,从社会事件的刺激、公众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探究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发生的若干热门事件引起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浅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及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兴盛,更有人类无处不在的参与,在目前这个时期,网民随着技术的兴盛越来越快地聚集起来,公共空间的变大使得民间的声音越来越不绝于耳,甚至于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如此言之,网络群体事件不容小觑,本文旨在从宏观上综合整理业内人士的理解,引入社会学公共领域等相关学说,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的群体极化现象,并基于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进行了尝试性的概念界定,且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对群体极化现象中单极聚化的表现做了分析研究。关于如何理性应对网络群体极化,笔者从政府、媒体和互联网公司角度进行了探讨。从政府角度,探讨互联网群体极化利于提高治理策略的针对性,约束群体极化的破坏性,发挥群体极化的建设性作用;从媒体和互联网公司角度,则利于避免因为"信息回音室"的存在而造成用户"信息营养不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生成皆依托于相应的新闻事件,网民对这些新闻事件理解时的"成见"则是造成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从解释学视角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能造成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成见"、"前理解"及其具体表现方式,并指出这些"成见"、"前理解"形成的原因正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倩倩 《声屏世界》2022,(2):102-104
近些年,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时有发生,其在网络空间表现为极端情绪和网络暴力,在现实社会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并且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危险性极强.文章从个人、媒介、传播机制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个人机制下群体心理和网民群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是关键;媒介机制下媒介的普遍性、开放性、匿名性特征和选择性信息接触、"回音室效应"进一步促进网络群...  相似文献   

18.
韦龙 《新闻大学》2021,(10):30-43
互联网的出现满足了人类沟通交流几乎所有的想象,民众获得了空前的表达、交往机会,但人类并没有因此在更高程度上达成共识,反而坠入到"后真相时代""信息茧房"的陷阱.与之相伴的是,群体极化从小群体扩展到公众舆论层面,触发对抗,不断放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撕裂与分歧.本文尝试从对话理论这一视角出发,通过透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提网络中群体极化现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网络言词的极化,即网民意见偏向一个观点。另一个层面是现实行为的极化,即网络上的群体行为作用到现实社会中,严重影响正常社会公共秩序。作为履行宣传和传播任务的主流媒体,应积极应对,创新引导舆论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田野 《东南传播》2010,(10):63-65
网络专业论坛是近几年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参与其中的群体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点,群体传播的模式与机制也与普通群体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排球在线"网络专业论坛这个案例,分析网络专业论坛中的群体的特征与群体传播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