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是一个含意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按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两分法,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路径首先将现代性分成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在最初主要体现为启蒙现代性。启蒙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在哲学上文化上的代言,其核心与基础是理性主义。随着从鼓吹启蒙到反思启蒙,文化现代性又裂变出审美现代性,从而形成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的对抗,这就是学界所谓的“两种现代性之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前沿性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讨论的缘起、理论界关于西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内涵、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当今文学理论批评应当坚守的现代性立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性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内容庞杂,流派林立,头绪甚多,难以把握。本尝试以现代性为主线,对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简评,扼要地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理论既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回应,是对现代性反复思考的结果,又是对经典社会理论不断进行批判与重建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依据吉登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可以重新对其解构探求出MOOC在高度现代性社会中产生的动因、具有的特征与存在的风险。通过对MOOC的现代性深层解构,可以得出:MOOC是现代性的断裂性特征的彰显;MOOC的产生是现代性扩张的三种动力机制推动的结果;MOOC具有现代性的全球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性这种具有广泛涵括性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性,是后期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明危机论:现代性的人类学反思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时期,各种各样教学改革的主张和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各种主张和方法大都打出了现代教学理论的旗号,认为自己提倡和实践的乃是现代教学理论。从表面上看,大家信奉的都是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似乎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当然的理论平台。然而,细究下去,我们又会发现,每个人所说的现代教学理论并不是一回事,许多人甚至连现代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甚了了。这种表面热闹而内里空洞的现象值得关注,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教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初的中西文化冲突实质是"古今之变"--中国社会的制度与人心秩序的位移.然而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开端裹挟的现代性问题不断被中西文化二元景观的民族性问题所置换,长期以来,现代性问题被新儒家的民族性辩护立场的思想建构所取代.中国思想的现代性建构,必须重审民族性立场,回到现代性问题本身,才能有切实的现代性问题的探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由现代性催生出的新的文化形态日益被大众接受,同时作为网络文化传播与继承的载体之一,语言这一特殊符号与社会权力紧密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体系。立足现代性视角,对网络文化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网络文化背后折射出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革命与审美是学者余虹反思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关于现代性,余虹更加强调它的话语品质。因此,从“革命”、“审美”入手,通过话语品质等方面更容易接近他的思想。关于革命和审美,其源头可追溯到梁启超和王国维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伴随“革命”和“审美”的此消彼长以及在二者兼容、混合的基础上出现的内涵上不同程度的改变而逐渐发展的。余虹也借此认为随着审美浪漫主义的复兴及其中心地位的确立,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也进入了发展的“黄昏”。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吉登斯是英国当代社会学理论界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概观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制度之维度,探讨了西欧现代性社会的形成、现代性制度特征、社会系统之中的时空关联和抽离化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信任与风险。他的现代性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有很大启发作用。综观其现代性理论,对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现代性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已被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蒙蔽了双眼,模糊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正确的认识。庄子的幸福观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为化解现代社会由现代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为人们追求幸福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的出路,真正彰显出庄子幸福观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大致有二种范式:阶级论范式和现代性范式,这二种文学史范式基本上成了书写现代文学史的蓝本,在特定时期和历史阶段也体现了应有的学术价值。然而在“全球化”日益深化、价值观“多元化”的语境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和审视现代文学史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性别角度出发,力图阐明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品格之间依赖与冲突、协调与抵牾的复杂关系,从而勾画出一条从性别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反思之路.  相似文献   

17.
技术理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作为人类理性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延伸和拓展了人的身体,而且超越了人在自然上的维度。但技术理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现代人的异化、世界的祛魅、生态危机等。技术理性的泛化和它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使现代社会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如何摆脱技术理性的控制及这种危机,不仅关乎技术理性未来的命运,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伍德认为,从18世纪至今是资本主义普遍化和成熟的时期,反对将资本主义的这段历史简单划分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个阶段。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具有特殊性,资本主义的竞争性积累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仍然没有改变,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理论视域,在这个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性作出了肯定性的叙述。伍德的现代性理论有助于穿越现代性的迷宫,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审美发生学的事实表明审美经验中人们是以有用先于审美快感的观点去对待事物。中西方视美善一体,善为美的本质。当审美作为一种内省经验来认识,对象的形式感不再成为某种概念的逻辑思考时,美从而超越于一切现行价值体系而获自足和独立。审美现代性致力于对日常生活平庸状态的批判,审美消解了西方传统美学的崇高,审美艺术承担了宗教“救赎”的超越功能,进而对大众审美生活进行先锋性的引导。甄辨适于中国本土的审美异质因素,将对当下的文化生活范式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兰·布鲁姆认为,现代性下实证主义、历史相对主义致使现代社会出于精神和道德的退化的困境,阻碍了人们对自我的反思,失去了对善好的判断准则以及对实现整全的追求。基于对现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布鲁姆指出唯有站在现代哲学之外的视域来看待现代性问题,借助古典理性的力量,才能全面清醒地审视、反思现代性,并且为克服现代性危机指出一条可能性出路。通过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困境的来源与局限的梳理与批评,布鲁姆试图借助古典哲学的力量,以摆脱现代性困境,实现人的整全和良善的生活。布鲁姆的这条借古拯今之路,是以自身的不完整性和事物的可能性为根基爱追寻善的生活、真理、存在以及整全,揭露了哲学或科学的本性和源初意义,并藉此诊“我们时代的危机”,最终在回归古典理性的途中,为我们时代走出“现代性危机”指出了可能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